巧妙创设,激发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

时间:2022-07-28 04:55:36

巧妙创设,激发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问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从而产生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爱因斯坦也说过:“问题的提出比解决问题本身更有价值。”这是从问题本身的意义上看。

那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在本人对六年级一个班5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非常喜欢提问题的孩子只占27.59%,而经常提出问题的孩子仅占6.9%。这组数据充分显示,这个班的孩子在低年级时,问题意识没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其次是我们城区大多数的孩子在入学前都在私立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思维没有受过正规的启发和训练,别说是问老师问题了,就是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也是胆怯而羞涩的。虽然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却不敢问,也不知道怎么问。所以有必要在低年级就着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但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我想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巧设教学环节,让孩子跟着问

要让孩子对提问题感兴趣,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什么是问题,那么重视学生的第一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明确告诉孩子这就是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低年级的孩子,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懂得怎样提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数学课上的情景,先示范提问题,让孩子明确这是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孩子跟着问。

二、巧设轻松氛围,让孩子敢于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低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课堂上,首先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即使有时候有的孩子提出可能很幼稚的问题,我们仍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发掘其可取的因素,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质疑积极性。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一课时,师问:“你还想知道哪些跟年、月、日有关的知识?”有孩子问:“地球为什么会转?”这时教师要及时的纠正或是耐心的回答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当有学生问:“老师,有时一年中会出现两个相同的月,人们把这个多出来月叫闰月,这一年就真的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吗?”这类有探讨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学生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各自意见。总之,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能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问题得以发现,在课堂上就能有最佳的表现。

三、巧设精妙语言,让孩子想要问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充满好奇,教师要牢牢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艺术、精妙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想要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课时,在记忆完大小月的天数后,我设计了一个“我说你站”的游戏环节:教师叫到大月月份时,男生站起来,叫到小月月份时,女生站起来。游戏进行到最后,师突然叫:“二月”。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师:“怎么啦!怎么啦!你们为什么都不站啦?能解释一下吗?”生:“因为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所以我们没法站。”师总结:“我们在习惯上把二月是28天的一个叫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一年叫闰年。”说完后师引导:“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有什么要问老师的吗?”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问:“什么是闰年?”“老师为什么二月会有28天和29天的区别?”还有生问:“平年和闰年是怎么来的?”这样,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认识平、闰年”的教学环节,而且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激发,自然地产生想要问的欲望。

四、巧设问题情境,让孩子喜欢问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就是要求教师精心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兴趣。

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当学生学习了可以从二月份的天数上去判断平年和闰年后,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师“如果在只知道年份而不知道二月份的天数的情况下,你能判断出平年和闰年吗?”生:“不能。”师:“黄老师能,不信,你考考我?”接着让学生拿出他们手中的年历卡(每个学生手中的年历卡年份都是不同的),随意报出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很快说出二月份的天数,便判断出是平年还是闰年。开始,孩子们不信。但随着几个孩子的验证结果的出现,老师都答对了。他们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心底生发出想要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法宝判断出平年和闰年的,于是问题一个一个产生:“老师,你有什么秘密武器?”“老师,年份末尾是单数的就是平年,是双数的就是闰年吧?”“老师,你能把你的办法教给我们吗?”学生不断地产生认知的失衡和知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目标,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喜欢发问是他们的天性。这也是培养他们数学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在数学课堂上把时空让给孩子们,恰当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提出一些喜欢研究的问题共同探索。那么,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小谈英语分层教学 下一篇:农村小学更需要拥有广博知识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