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腹地的湖笔文化

时间:2022-07-28 04:20:23

吴越腹地的湖笔文化

吴越文化遗存中有不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是其中之一。湖州作为吴国和越国的交界城市,湖笔从其问世到“戴”上“毛颖之冠”,深深地烙上了吴越文化的特征印记。

中国毛笔在全国的产地不下十多处,但是从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以湖南湘笔为代表的“湘派”和以浙江湖笔为代表的“湖派”:中南、西南地区所产属湘派笔,东南和北方地区所产都属湖派笔,其中著名的宣笔和江西的文港笔也属湖派笔。这两大派别的制作方法有根本的不同,湘派笔是“混层合扎工艺”,湖派笔是“分层均扎工艺”,也称为“批柱法”。批柱法的特色是将笔头从里到外分为笔心、副毫和披毫三大部分,笔心也称为心毫、笔柱,其毛毫长短和披毫等齐;副毫衬于笔心和披毫之间,它由五到十层从短到长的毫毛呈阶梯状组成,所衬的层数根据笔品种而定;披毫亦称被毫,是覆盖在笔柱和副毫外面的毛毫,长短和笔柱的毛毫等齐,其制作讲究笔头的外形。以湘笔为代表的“混层合扎工艺”不分层而进行杂扎,其制作不讲究笔头的外形。

元代之前,宣笔是毛笔老大,被列为贡笔。元代之后,湖笔和湘笔虽同时崛起,但成为“贡笔”的却是湖笔。

湖笔史有两千多年,发源地为善琏镇。湖笔的“披柱法”发轫于秦代,发展于西汉至北宋,成熟于元代。

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为善琏制笔业的发展和兴起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当时宣笔业开始萧条,部分宣笔笔工迁移善琏。湖笔在吸收宣笔等名笔的制作方法基础上加以完善、提高,湖笔和宣笔、文港笔都属于湖派的“披柱法”,但是同是湖派笔,湖笔的“湖派笔”和其他地区的“湖派笔”制作方法迥然不同。

湖笔“披柱法”的制作,贯穿于笔料、水盆、择笔三道主要工艺之中,技术独特。其他湖派笔比较讲究笔柱的毛毫,而湖笔不仅讲究笔柱的毛毫,还讲究披毫的毛毫,所选的毛毫必须要有锋颖。在水盆制作中,湖笔的笔心和副毫是搅在一起用角梳梳理,而其他湖派笔的笔心和副毫是分开梳理。其他湖派笔的笔头形状是由水盆一步到位形成,而湖笔的笔头成型要通过水盆和择笔两道工序来完成;其次湖笔对光线的要求要高于其他湖派“披柱法”,无论水盆和择笔,操作台必须临近窗户,制作对窗而坐,利用自然光线,将夹杂在透明锋颖(黑子)中的杂毛剔除掉。笔头上端会显露出一段整齐的深色锋颖,俗称“黑子”,也称湖颖,而其他“湖派笔”的笔端都没有这段锋颖。这就是湖笔“湖颖之技甲天下”美誉的来历。

值得一提的是,“披柱法”工艺的成熟离不开湖州籍著名书画大师赵孟頫的推动。

赵孟頫的叔叔、端明殿学士赵与筹善书画,也精通制笔工艺。赵与筹将湖笔艺人徐信卿的制笔方法授予冯应科,并和冯应科一起每日做一支湖笔,如不合书画之用就重新制作,直到满意才可将笔头用生漆粘合入笔管。在赵与筹的严格指导下,冯应科制笔技艺很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元代,“赵孟頫的字,钱舜举的画,冯应科的笔”被誉为吴兴三绝。将一位湖笔名匠制作的笔和两位书画大师的墨宝合并同赞,确属少见。

赵孟頫亲眼目睹叔叔将制笔技艺传给冯应科,他也以“此法授之陆颖(陆文宝)”。赵孟頫对制笔要求更为严格,清人钱泳《履园丛话》中说:“相传赵松雪能自制笔,取千百枝笔试之,其中必有健者数十枝,则取数十枝拆开,选最健之毫并为一枝,如此则得心应手,一枝笔可用五六年,此其所以妙也。”陆文宝所制笔,要经赵孟頫反复用后,不仅不脱毛,而且书写如意,才能将笔头用生漆粘合纳入笔管。在赵孟頫这样的书画大家的教诲下,陆文宝深悟徐、冯之法,以至于有“赵子昂精于书法,其所用笔皆出自(陆)颖”之说。

善琏在元代除了徐信卿、冯应科、陆文宝等著名笔工外,还先后涌现出沈日新、张进中、杨均显、吴升、姚恺、陆震、杨鼎、陆文俊、沈均实、沈生、温生、杨茂林、沈秀荣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在中国制笔史上,同一朝代、同一地方出了这么多有史载的著名笔工,只有在吴越腹地的湖州善琏镇。

作为一个小镇,善琏的笔工比较早地走向了全国。清末民初,善琏制笔人在全国各大城市开了不少以制笔人命名的笔店,如上海的杨振华、李鼎和、茅春堂等,北京的戴月轩、贺莲青、李玉田等,杭州的王一品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毛笔中,湖笔十占其七。笔店为书画家的需求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湖笔,以北京戴月轩为列,近百年来,戴月轩的湖笔不仅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还为、以及齐白石、张伯驹等人定制湖笔。笔店大都有自己的客户群,笔店和客户群促进了湖笔工艺的与时俱进,使湖笔品性更加完美,品种更加丰富。

湖笔品性体现在制作中的讲究,这讲究既是制作工艺的要求,也是湖笔的文化。羊毫讲究“光、白、圆、直”。羊毫、兼毫、狼毫、紫毫等所有种类都讲究“尖、齐、圆、健”。这“四德”不仅建立在制作工艺上,也建立在制笔人的心态上,是湖笔品性的体现,更是制笔人品性的体现。善琏人具备了吴越文化中的创新、质朴、精巧等品性,才造就了湖笔的优良的品性。正是这种品性造就了许多湖籍书画名家,古有赵孟頫、钱选、王蒙等,近有吴昌硕、沈尹默等。湖笔品性也博得了书画名家的赞誉。有关书画家对湖笔的赞誉墨宝,在善琏湖笔厂、王一品斋笔庄、千金湖笔厂等湖笔企业都有收藏。

时至当代,湖笔制作工艺项目已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善琏镇的湖笔老艺人邱昌明被授予部级非遗技艺传承人。

为了弘扬湖笔文化,2001年金秋中国对外友协、中国侨联及湖州市政府等举办了首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到去年已是第六届。目前,在湖笔发源地善琏镇建有湖笔文化馆和湖笔一条街,在湖州市莲花庄路建有中国湖笔博物馆。根植于吴越土壤的湖笔文化,已成为湖州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本文照片由吴水霖等提供)

上一篇:朱利尧:重铸绝世青铜剑 下一篇:用镜头抒写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