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导学稿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初探

时间:2022-07-28 03:25:19

利用导学稿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初探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中学 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导学稿”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是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的卷案.导学稿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师生的配合使用,让教学过程更加优化,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合一”,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目标明确,话题集中,教师教学思路活,学生思维容量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做教学的有心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教学

所谓“导学稿”,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开展的利用导学稿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如何高效利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 导学稿的编写方法

1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新课程强调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应该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所以教师在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时,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尽量简洁明了,以便让学生学习时明晰。

2课前预习导学.根据当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也可设计几个稍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课堂学习研讨.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或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4复习检测.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教师应精心选编有“阶梯性”“层次性”的练习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材料分析题等,主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 导学稿的使用

由于导学稿是师生共用的,它体现了“教学合一”的思想.因此,就有教师的使用和学生使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导学稿的使用

1二次备课.教师使用导学稿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一是要把主备人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在一起;二是查阅部分或全部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完成情况,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以导学稿为蓝本,充实、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细节(包括对导学稿已有内容的完成,还包括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思路整合和内容补充)。

2检查预习.导学稿既是教案,也是学案.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稿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教师要根据抽查学生导学稿预习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3探究释疑.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努力做到“七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疑点让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要放手让学生构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积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4精讲点拨.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反思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到导向作用。

(二)、学生对导学稿的使用

1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拓展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

2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稿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

3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稿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稿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4整理导学稿.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稿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学生将导学稿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

三、 用“导学稿”实践后的反思

采用“导学稿”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

1促进了教师观念更新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导学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变化,教师利用“导学稿”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导学稿”促使学生长期坚持预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善钻研的好习惯,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导学稿”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合一”.传统的教学有时使得“教”与“学”成了一对矛盾实体.教师用心教,上课很投入,可学生学起来并不认真,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说,我都讲了几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而只是被动学习,他们中的不少人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当成一个包袱,甚至于讨厌学习.“导学稿”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学稿”是“教案”和“学案”的混合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合一”,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体现为:提前预习、优化复习、减少考试、减少作业、重在感悟、激发灵感、增强自信。

3.“导学稿”真正做到了学生减负而不减教学质量.“导学稿”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抛开了题海战术.“导学稿”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减少作业量,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研究教材,精选试题.教师精选课外,精讲课内,真正实现了向课堂要质量.真正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效果。

4“导学稿”贯彻落实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导学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备课,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研究,使学生在探究教学中,不断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操作发展探究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5更重要的是“导学稿”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自学行为好像是个点,养成坚持不懈的自学习惯才能构成面,形成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导学稿”不懈的追求.为此,在“导学稿”中,在引导学生探究课本知识技能,方法要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自学资料,为学生准备充分的自学练习时间,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设计了引桥,让学生沿着引桥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创造自学情景.在自学指导中,认真培养学生进行自学的习惯;消除学生惰性心理.养成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习惯;教给学生拟题方法,养成自己复习、自己测试的习惯;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归纳整理自学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导学稿”中设计了合作学习的园地,养成同学中交流所得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的习惯.自学是一种主动求知,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自学中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导学稿”从开始就是要求学生读课本预习,到探究问题,到体会小结,再到复习测试,全部过程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围绕着培养“自学能力”做文章,让学生从小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进而形成“终身受教育”的能力,成为人生受用不完的财富。

当然,“导学稿”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要逐步完善的地方.如“导学稿”涉及面广,由于学生随时会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可能课前难以预料,这对教师的备课增加了难度.相对来说,对教师知识方面的要求更高,调控课堂的能力更强.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课堂,很容易变成“放羊式”的教学.同时,导学稿给一部分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的.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仍需进一步探讨。

总之,运用“导学稿”进行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目标明确,话题集中,教师教学思路活、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节奏快,效益高。

参考文献

[1]郭元成 《成功教育探索》 天津教育出版社

[2]王岳庭 《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集》 海洋出版社

[3]周 锋 《从“洋思”到“东庐”》

上一篇:“技能”及“技能型人才”辨 下一篇:大口径LNG旋转接头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