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素质教育的特点和有效实施策略

时间:2022-07-28 03:23:19

试论素质教育的特点和有效实施策略

在实际教育中素质教育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比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也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这种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的特点具有面向全体学生、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够让学生大胆想象的特点;有效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投入更多的情感教育以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手段。

素质教育有效实施主体地位教育改革之后,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加大力度来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是由于他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弊端,能够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在实际教育中素质教育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比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也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这种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指导下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加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精神,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能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从“一张试卷决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中挣脱出来,从而更加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的来看待学生的发展,争取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让其充分发展。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素质教育看作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做好教育准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素质教育的特点,并且从其特点出发来总结和归纳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全面分析素质教育的特点

都说素质教育观念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环节中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素质教育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优点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二是教学活动针对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片面发展而言的,与传统教育中的适应教育来说素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都能够适应和发展,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要考一个很出色的学校;学习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充电,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或家长的任务。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而不是来选择能够适应教学方式的学生。”在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中,素质教育作为目前来说最为超前和适宜的教学理念,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拥有各种学习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同时素质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实施的教学环节必须适应全体的学生,让每一学生在课堂教育中都能够有所收获,都能够让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具有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新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必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拥有学习主人翁的意识。教师从应试教育中的‘灌输者’角色走出来,引导和指引学生开展知识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指明探索和发展的正确道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型的学习和创造。”这样教师就会在教学中更加自觉的学习和探索知识,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最大限度地看到学生的优势,接受学生的缺点,并且在学习环节中尽力去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逐渐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便会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较好的教学技能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

3.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大胆的想象

传统教学下受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通过练习来掌握知识,最后在考试中运用知识的封闭式学习形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就很被动和机械化,让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而实施素质教育以后,教学的内容和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时候就会拥有多样的渠道和方式。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发散,想象能力更加丰富和多彩,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更加宽广。

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正因为素质教育拥有上述诸多的特点和教学优势,才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发展。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能够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素质教育教学的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施展自己的主体作用开展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营造最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开展开放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看作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展开深层次的探讨活动。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投入更多的情感教育

教师想要出色地实施素质教育,自己的教学观念就要及时的转变。不能只是口头说着执行素质教育,但实践却还在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去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教学来感染熏陶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投入自己的情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这样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便于教师寻找到最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各种素质和能力。通过参与教师布置的学习活动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布置开展探索性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拥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探索知识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化地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表现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到知识的真谛,但是自己的力量还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众人力量的伟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知识的探索环节中,这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高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凝聚学生的所有注意力,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来完成知识的探索过程。

总之,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最适宜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实施素质教育,让其得到更深远的发展。

上一篇:以德兴校尚德求真 下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后勤管理措施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