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档案工作的平民意识叫好

时间:2022-07-28 01:27:51

为档案工作的平民意识叫好

近日,欣闻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办法规定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由80年改为100年。对保管期限到期的档案要按程序进行价值鉴定,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要延长保管期限,直至永久。为慎重起见,办法还规定无保存价值的将予以销毁,但婚姻登记档案目录则永久保存。

这些规定考虑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等因素,试图能满足子孙三代人的需要。如果以后能实现婚姻档案全国联网,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重婚,还可以为百姓提供便利。譬如现在赶上一些“好日子”,新人们结婚办证要排队,而联网后市民则可以在网上先输入自己的资料,到婚姻登记处后,工作人员不用重新输入,只需核对材料即可,工作效率可以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笔者禁不住又联想到另外两件事,一件是2004年年初,外交部档案馆向社会开放1949~1955年形成的一万余件档案,此事被誉为保证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表征。另一件是国家档案局对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的定位,由此透出的是档案工作的平民意识和档案为民所存、为民所用的新理念。

不可否认,档案馆作为我国国定档案事业的主体,肩负着“为子孙后代保存社会史实、为人类文明留存社会记忆”的重要使命。然而我们为社会精心保存的作为“社会记忆”的档案,却很少引起广大民众的兴趣,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档案”究竟是什么,档案馆在何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清楚,即档案馆中缺少反映民众生活的档案和面向民众的档案服务。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设施中,鲜见档案馆的踪影的原因也在于此。

为此,档案部门跳出传统思维,引进新的管理模式的时代已经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可以想见的是,今后新建的档案馆“半官半民”的色彩将更显而易见,在馆舍功能建设上也将更多体现平民意识。建设人性化的档案馆库,即提供舒适环境和工作的便利条件,设置不伤害人格的监控设施,根据不同人群的要求,分别设有公众阅览大厅、专家阅览室,配备不同的设备、用具,专门开辟休闲区,把档案馆和展览馆有机结合,为残疾人设置轮椅车通道、标记及专用借阅窗口、专用厕位等等;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已成为档案工作平民意识的最好注脚,在寸土寸金的地方,上海市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可以享受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档案文化和档案信息服务。

所以,档案馆要更多地接收与公众息息相关,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资料,比如:婚姻登记档案、学籍档案、出生证明档案、工商登记档案、劳模登记档案、职称档案、知青档案、知识产权档案、人才登记档案、家谱族谱档案、社会保险档案、诉讼、仲裁档案等等。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招贴画、广告、票证、纪念物品等等也应在接收之列。

更好地贴近民众、方便民众,把档案部门的“文件超市”开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向社会更大范围地开放现行文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平民百姓能够更便捷地看到“官方”的红头文件了,这使民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参政权、监督权,并由此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依据,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使档案部门与民众的关系也一下予拉近了。

事实必将证明档案部门只要紧紧围绕社会需要,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其服务社会的方法、途径是极为宽广的。档案工作,呼唤支持,期盼理解。支持,注入活力;理解,夯实基础。而只有强化平民意识,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档案工作也才能乘风破浪。同时,也只有社会的档案意识增强了,档案工作才能深入到千家万户,实现档案工作的根本价值。

上一篇:从档案法规的比较看档案法定定义的完善 下一篇: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