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博雅教育 将主题班会列入教学计划的建议和操作

时间:2022-07-28 11:33:51

促进博雅教育 将主题班会列入教学计划的建议和操作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博雅教育是被普遍研究的,而主题班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在博雅教育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通过将主题班会列入教学计划对学校的发展、辅导员专业化、学生的整体教育和素质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博雅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19-02

博雅教育(Libreral Education)也称文雅教育或自由教育,它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博雅教育视为与“职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观念。[1]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以下才智的自由人有儒雅自尊的品格,在自尊自爱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追求真理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有举一反三的求知能力,用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2]现代博雅教育定义的另一要点是教学法。?瓦尔塔・格雷戈里亚曾说:“博雅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的实施。”[3]因而将班会系统化、教学化对学生的博雅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就是把主题班会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和主要阵地,实现对大学生计划性、系统性的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其中主题班会系列化是指将各教育主题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或系统;主题班会的规范化是对主题班会的准备、实施、质量监控等环节予以制度化;主题班会的课程化是要求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有教育计划和整体安排。[4]本文就主题班会列入教学计划的意义、操作和难点展开简要阐述。

一、利于学校发展、促进博雅教育

对于大专生教育,专业要求学生选一定数量的课程,可以规定一定的必修课,要求或推荐一系列的选修课,还可以推荐相关领域的课程。而主题班会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博雅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是有益补充。将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使之成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主途径和主阵地,其较之原本单个、零散的主题班会有三方面突出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拓展。(1)荒岛拍卖――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设计]主要通过设置两个情景:①荒岛上面一瓶矿泉水是多少钱?②荒岛拍卖,通过列举了荒岛上面的物品进行拍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荒岛上面生存,从而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2)精彩大学――飞扬人生目标。[设计]提出人生的意义,人生目标是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给予每个学生一个信封,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梦想,然后结合系部专业情况,具体分析他们的未来,展示优秀毕业生的风采,列举往届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3)防止火灾,火场逃生。[设计]①火灾的危害,列举CCTV大楼、新疆克拉伊玛火灾、香格里拉古城火灾等来。②火灾的原因。③如何灭火。④火场逃生。

2.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是课程的有益补充。(1)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设计]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使用时间;根据他们的调查列举伟人如何利用时间成才,创造丰功伟绩。(2)学习中国茶艺。[设计]①中国茶文化综述。②中国的茶类。③如何泡茶。

3.学生工作队伍有主阵地,是专业化、职业化的体现。有计划、有方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师生进一步沟通;主题班会课规范化,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的素质结合主题班会课程,进一步做科研课题,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发展。这是在其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究、积累和总结来实现的,“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为辅导员提供了这一实践的平台。

二、强化主题班会,列入教学计划的操作建议和方法

1.根据大学三年的学习规律在每个学期需要制定灵活的主题班会。①大一新生刚来学校学习,主题班会可以设计引导他们融入大学、树立目标的主题班会,立下规矩,并灵活增加他们感兴趣的主题。②大二的学生可以设计和专业相关的主题班会,让他们深刻认识专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大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规律,增强对他们的约束,防止。③大三的学生除了就业,还可以指导他们如何创业。

2.每学期列教学计划,安排好课室、课表。将主题班会列入教学计划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学期四个月安排8个学时,大一、大二、大三第一学期都开课,共40学时。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三、教学计划操作难点

1.和部分选修课内容重复或者相似。

2.教学硬件资源紧张,如课室安排等。

诚然,主题班会教育的“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体现时代精神,突出青年追求时尚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种种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博雅教育,引导青少年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变成生动的道德和社会实践,具有显著的实效性。同时结合校园文化、课程选修、大学生形势教育、国防教育等,达到全体参与、有效互动、自我教育的活动目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锵.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兼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2.

[2]魏善春.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9):69.

[3]JonathanBeeker,王双洪.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2005,(3):25.

[4]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6,(6):26.

作者简介:陈华(1979-),男,助教,南华工商学院;甘雪花(1981-),女,讲师,南华工商学院。

上一篇:计量经济学实证项目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下一篇:教师知识分享量表的编制与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