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与措施

时间:2022-07-28 10:45:09

浅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与措施

摘要:随着近年来土地资源使用的控制和节能方面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性的强制性文件,禁止使用黏土砖作为建筑物的墙体砌筑材料,改用新型的墙体材料,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就是其中一种使用较多的新型砌体材料。但是,这种新型材料在施工中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对砌块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防裂渗的措施和补救办法,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特性、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质

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是当前广泛使用的最新轻质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和体轻、抗震等优点,对减少结构断面,降低结构含钢量大为有利,特别有利于高层建筑。

由于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属于硅酸盐水泥制品,它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比红砖要复杂,所以,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其特殊性,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防裂渗措施。

1)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的干缩值较大,干缩期较长,其干缩值一般是红砖的3倍~6倍,因此一定要在其达到一定的干缩值后才能在工程当中使用,即干燥期。规范规定新出厂的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一定要放置28d后才能使用。干燥期实际也是其内部含水率逐渐降低和强度逐渐增长的过程。

2)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较高,一般在65%以下,而其干缩值与实际含水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实际含水率的变化会对实际干缩值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客观因素,在砌块吸人大量的水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具有一个很大的实际干缩值。砌块本身吸水率高,但吸水速度较慢,而蒸发含水的速度也比较慢,一旦吸入大量的水以后,就存在一个较长的蒸发时间和较大的干缩过程。所以在实际施工当中,现场砌块的防水避雨保护措施对墙体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施工技术

1、严格控制好加气混凝土砌块上墙砌筑的含水率,按有关规范规定,加气混凝土施工时的含水率不不宜于15,含水率在10~30%之间的收缩值比较小(一般在0.02~0.1mm/m)。根据经验,施工时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控制在10~15%比较适宜,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表层含水深度可通过刀或敲上个小边观察规律,按经验判定,通常情况下在砌筑前24h浇水,浇水量应根据施工当时的季节和干湿温度情况决定,由表面湿润度控制。禁止直接使用饱含雨水或浇水过量的砌块。

2、厨房、阳台、露台等墙体底部易受潮部位的处理,墙体底部应先防水砂浆砌三皮多孔砖或浇C20素混凝土墙带,厚度与加气砼砌体相同,高度不小于200mm(按砌块尺寸计算皮数和排数)。

3、砌块砌筑宜采用“满铺满挤法”,铺浆长度以一块砌块的长度为宜,铺浆均匀,浆面平整,满铺砂浆层每边宜缩进墙边10mm,铺浆后立即放置砌块,轻揉挤压一次摆正找平。灰缝要横平竖直,上下层十字错缝,转角处相互咬槎,边砌边勾缝,不得出现瞎缝、透亮缝。如果铺浆后不能立即放置砌块,砂浆失去塑性,应铲去砂浆重新铺砌。

4、加气砼砌块砌筑前应进行实地排列摆放。砌块应十字交错、错缝搭砌。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也不应小于9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搭接要求,应根据砌体构造设计规定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必须在道墙上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尺寸进行试排,以确定灰缝宽度及边端填充配块尺寸。试排块尽量使用主规格,不应各规格砌块混砌。局部需要镶嵌时,部位宜分散、对称,使砌块受力均匀。

砌体的转角及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顺道,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后砌隔墙和临时间断处留斜槎较难时,可留凸搓,但应加设预留拉结筋。施工洞口按以上要求设水平拉结筋。

砌筑过程中,砌体与框架柱的节点逢逐皮填实砂浆后,再每侧划入30mm深,用嵌逢抹子将内外灰缝原浆压实,以封闭毛细孔。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2~15mm。砂浆应饱满,灰缝平直通顺,竖向灰缝采用挡板堵缝法灌满、捣实、刮平,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各层应采用不低于M5.0的专用砌筑砂浆,满铺满挤砌筑,上、下层十字错缝,转角处应相互咬槎;砌筑时,一次铺摊的砂浆长度不能超过800mm,铺浆后要立即放置砌块,要求一次摆平放正,敲砖宜用木锤,用力不能过大,以防把砖敲裂。由于砌块较长,开始砌筑时砌块面一定要通线调平,否则将影响整个墙面砖缝的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砌筑时要边砌边用原浆进行勾缝处理。

6、为消除主体结构和墙体之间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裂缝,砌块与墙柱相接处,须留拉结筋,竖向间距为500~600mm(位置应与砌块皮数相符合),不得折弯压入砌块水平灰缝内,压埋2Ф6钢筋,两端伸入墙内不小于800mm。每砌筑1.5m高时应采用2Ф6通长钢筋拉结,以防止收缩拉裂墙体。若拉结筋采用植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其抗拔拉检测试验应符合要求。

7、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4m以内,春季施工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2m以内,最好间歇24h后再继续砌筑,让砌块阴干成型,预防收缩裂缝,下雨天停止砌筑。砌块墙砌至梁或楼板底

8、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边的砌体应留置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并错开不小于60mm。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400mm,严禁构造柱与上部梁板砼一起浇筑。设置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筑柱混凝土。根据功能分隔图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植构造柱钢筋,配筋为纵筋4Φ12,箍筋为φ6@200。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处500mm高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在模板安装时于上口位置设置砼浇筑口,待模板拆除后用同标号低坍落度(较干)的膨胀细石砼进行填充并捻密实。

9、在跨度或高度较大的墙中设置构造梁柱。一般当墙体长度超过5m,可在墙体中部适宜位置设一根与墙厚相同,内配4φ6钢筋,上下两端与梁的钢筋焊接,箍筋为φ6@200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但构造柱设置的位置应达到分隔墙体的长度满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当墙体高度超过3m(≥120厚墙)或4m(≥180厚墙)时,可在墙高中部便于施工的部位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腰梁连续贯通设置,宽度与墙厚相同,分隔墙体的高度不超过3m(≥120厚墙)或4m(≥180厚墙)。

10、在窗台与窗间墙交接处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容易受砌体收缩影响产生裂缝,宜在窗台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C20砼,高60mm~80mm,内配3φ6钢筋)以抵抗变形。门窗洞口上部的边角处也容易发生裂缝和空鼓,此处宜用圈梁取代过梁。在门窗洞口门窗安装位置应采用实心砖镶砌或其他材料镶砌,保证门窗安装稳定性。门、窗洞口过梁制作安装:过梁的长度为门、窗洞口宽度+500mm,及每边伸入墙体240mm。过梁制作质量要求棱角分明、顺直、方正,尺寸符合要求,防止出现大小头,砼表观质量好。过梁安放时要求标高正确,两端伸入墙中的长度一致,两端水平。蒸压加汽混凝土砌块砌筑门窗洞口时,为了安装门窗框牢固,每间隔一皮砌块砌筑混凝土小型砌块,并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门窗时,门窗边的砌块孔全部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

11、施工时不得随意开洞留脚手眼,墙体在施工缝处必须砌成踏步斜槎,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如留斜槎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砌成直马牙槎,但必须用钢丝网片或钢筋拉接。

12、墙体砌筑后,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面,外墙向阳面的墙体,也要做好遮阳处理,避免高温引起砂浆中水分挥发过快,必要时应适当用喷雾器喷水养护。

三、质量措施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但对于因构造需要的墙底部、墙顶部、局部门、窗洞口处,可酌情采用其他块材补砌。

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3、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

4、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5、混凝土小型砌块: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砌筑小砌块时,应清除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小砌块。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小砌块砌筑时,在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洒水湿润小砌块。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小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6、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龄期应超过28d。混凝土砌块的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防止雨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7、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8、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必须采用专用的砌筑砂浆,以保证砌体的质量。

4.结束语

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施工过程中,只要能够充分掌握其特点,认真对待每一个施工工序和施工环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进行施工,就完全可以克服新型墙体材料的裂渗等质量通病,使施工质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某三层仓库断桩原因分析及其处理方法 下一篇:地面气象观测管理工作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