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时间:2022-07-28 10:05:22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视觉和触觉的刺激能让孩子们内心产生知觉,只有有了这种美术知觉,孩子们的作品才能摆脱以往的符号式绘画。如何实施视觉、触觉等艺术刺激,有效激发美术视觉?首先,根据上课的内容来确定需要的刺激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图片、声像、实物等。其次,素材的选择要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再次,根据所预期达到的教育功能,选择不同的素材呈现方式。最后,素材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要想这样的艺术刺激有效,探究发现式教育才是一条出路。

关键词:视觉;触觉;知觉;刺激;小学美术教育;儿童美术

佛语说得好:“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意思是说,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从美术角度上理解,画家心里的感受、想法,决定着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及节奏。

所谓的“心里的感受、想法”在美术课堂中其实就是知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它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又不同于感觉。

想要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活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们感受,然后内化,在心里产生自己的美术知觉。

罗恩菲德认为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此,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如今的小学美术课,教师在课上会给孩子们看一些相关的图片,认为这样就会让孩子在图片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可是,我们的孩子面对教师给的图片却不知道从何看起,只是像一个门外汉一样看热闹。

这样的美术课,虽然有了视觉的感受,教师却没有将孩子们眼睛的感受内化成孩子们心里的知觉,这样的图片不看也罢。至于触觉,似乎在平常的课上非常忽略。要有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设计一下这样的环节。

综上问题,如今小学生的画大多都是凭着自己意识而画的符号画。即使绘画好点的孩子都摆脱不了符号的模式。是不是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麻木了,不屑一顾?其实,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问题。孩子各有各的不同,他们的知觉表现也不同。

首先,根据上课的内容来确定需要的刺激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图片、声像、实物等。

如《森林的角落》,这一课是沈兰老师在培训时所介绍的,过后我也尝试着上了一下。这一课我们就可以以视觉刺激为主。在出示的图片中,不管是线条还是色彩都给孩子们极大的视觉刺激。

其次,素材的选择要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在主题教学活动《筑之美》中,在发现美环节中,我找了比较有特色的园区建筑和雕塑。在表现美环节中,我特意寻找了马格利特的《在莫斯科的英国人》,这种奇特的组合方式给孩子们非常强大的冲击,正是这种冲击,激发孩子们对“重组”的热情。

那么,我们如何刺激使学生的感受转化成美术知觉呢?

李力加老师认为:“任何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直接基础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接受式学习(传递教学)和探究发现式学习(研究教学)。”

“当今时代,视觉图像信息以应接不暇的态势向人们涌来,小学生在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学习之前,视觉图像信息对他们眼睛的影响极大,孩子们在接触美术学科知识之前,脑海中已经存储了各种图像记忆……其方式不一定必须是接受性学习。”

如今很多语、数、英学科都在尝试翻转课堂,而我们美术如何有新的尝试?

其实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发现美术知识,这就是探究发现式美术学习。“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艺术作品图像与媒材、具体的技能表现方法)中归纳出结论,并用来解决新问题。”

如《森林的角落》中,一张有蘑菇和蜗牛的图片,让孩子们得到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可怎样让孩子们在接受刺激后能转化成美术的知觉呢?“蘑菇美在哪里?”这时孩子都在观察图片中的蘑菇,探究它和我们记忆中的蘑菇有什么不同。这时,孩子们发现了蘑菇上线条的变化,还为自己的小发现而津津乐道。在看到小草时,有的孩子马上就发现了图片当中的小草和往常的小草不一样,“用什么样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它的美?”“弯弯的线条。”

《自画像》中,孩子们对头发的绘画是非常伤脑筋的。曾看一名美术老师是这样激发孩子的美术知觉的。我们的头发有长有短,她先让孩子们摸了摸自己的头,知道头是圆的,头发是顺着这个圆而生长的,然后教师让孩子们拿出一根长毛线,孩子们设想这就是长长的头发,它的线条走向是怎样的?然后又让孩子们把毛线剪成一厘米长,假如这是头发线条,又有什么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孩子们以一根毛线来对头发画法的探究发现式学习。

古代的一句佛语道破现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只有来自内心的知觉,才能让孩子们笔下生花。合理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对孩子们进行视觉和触觉的刺激,在这种艺术刺激下探究、发现产生美术应有的知觉,这才是有效的美术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05.

[2]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01.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