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用生命追问真相的人

时间:2022-07-28 07:29:54

2010年10月20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正式公布,36岁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成为本届长江韬奋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这是黄雄成为新闻记者的第十二个年头,在得知消息的一刹那,一向坚强的他流下了眼泪。原来,一直坚持真理追问真相、因大量批评性报道而被称为“揭黑记者”的他,曾受到过不计其数的毁谤、诬告、追打、非法拘禁等迫害。

然而,勇敢、正直、责任――支撑着黄雄一路走来。从他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新闻记者血管里流淌着的、百余年来一脉相承的正义之美。

铁肩担道义 危难见精神

黄雄并非新闻科班出身,却又天生是个新闻人。1996年春节后,还是一名普通公务员的他因写了一篇揭露阴暗面的文章,被冠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收审了187天。在刑讯中,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等到被无罪释放时,身心已濒临崩溃。

为讨回公道,黄雄拖着伤残之躯一次次到各级单位反映情况。由于前后花费不菲,他甚至曾像叫花子一样露宿街头,饿极了就捡垃圾果腹。后来,在媒体的关注报道下,该案终于立案调查。黄雄胜诉,炮制冤案的相关责任人受到查处。

这场牢狱之灾显然成为黄雄一生的转折。他记住了那些极富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媒体和记者,看到了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于是,从小酷爱写作的他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踏上了新闻记者之路。

2002年,黄雄参与了山西一场矿难的事故处理报道。他发现这起导致20多人丧生的重大事故,每名遇难矿工的家属仅获得6000多元赔偿,连支付基本的丧事费都不够。难道人命如此微贱?他决定以手中之笔,为煤矿工人维权。于是他离开原本工作的湘声报,来到中国安全生产报,以找寻生产中的各种隐患、调查安全生产事故始末为己任,如椽巨笔一次次挥向“那些不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负责人”,在饱受黑恶势力追打、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坚持追问真相,他走出了一条坎坷却辉煌的新闻监督之路。

让黄雄感到最艰难的一次揭黑行动,是他在2006年对湖南郴州“官煤勾结”的系列报道。当他暗访出郴州临武县煤炭产业的巨大黑幕后,当地黑恶势力惧怕了,扬言“无论黄雄躲在哪儿,我们都要干掉他”!时任郴州市纪委书记的“黑老大”曾锦春直接打电话威胁:“你再管郴州的事,叫你在湖南呆不下去!”

黄雄很清楚,这是不同于一般地痞流氓的真正能夺命的“警告”。由于在追查小煤窑问题时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郴州市已有数名官员无辜被害。追问真相的黄雄既有可能被他们不明不白地灭掉;也有可能被他们用纪律和法律栽赃陷害,再次蒙受不白之冤。在巨大的压力下,黄雄写了一封不是遗书的“遗书”在《青年记者》上发表,坦言《我的恐惧与希望》(此稿后获第七届中国记者节“记者的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同时,他毅然将一系列反映郴州官煤勾结的稿件发表在中国安全生产报上。

报道使郴州卷起了治理非法矿的风暴,20多名充当非法矿保护伞的官员被绳之以法,1000多家非法矿被彻底炸毁。但此事给黄雄的影响并未结束。直到2007年,还有几个人从郴州赶到娄底,四处打听黄雄的家庭住址,说要提着他的脑袋去告慰那些被关押的官员和被炸毁的非法矿。

种种形式的威逼迫害,使黄雄的记者之路每一步都像踩在悬空的钢丝上,脚下便是万丈深渊。有时他的报道揭露面过大,连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慎重考虑,他却义无反顾地表示:不管阻力多大都会坚持!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只要你肯坚持,把真话告诉公众已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他常说:“这家报纸不能发,就换另一家发;纸媒不能发,就通过网络发。”

黄雄的报道目的不仅在于揭露真相,更是要促进事件解决,为群众维权。作为一名安全生产领域的记者,他在采访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出事则已,一出就是大事。”人命关天,因此他除了持续追踪报道事实外,还会联系社会各界,甚至以普通公民的身份逐级反映,尽最大努力消除所揭露的安全隐患,帮助利益受损者得到合理赔付。他曾收到煤矿遇难者家属这样的感谢信:“你我非亲非故,你却能为我们的事不辞劳苦四处奔波,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黄雄肯定地说,自己报道的问题“99%都得到了落实”。

黄雄的所作所为,在某种意义上已超出了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的要求,而更近似于中国老一辈新闻人“铁肩担道义”、惩恶扬善的职业情操。他用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认为记者应该用手中之笔,担负起守护正义的社会责任。因此,他总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奋不顾身、不顾惜个人得失。

以笔为矛 “揭黑”给力

黄雄任记者10多年,发表新闻报道近千篇,许多重大的安全隐患和生产事故都经由他披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在寻找新闻源方面,黄雄自是一把好手。他除了关注各种媒体报道、浏览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发掘新闻素材外,还是“生活问题的发现者”。如《危险就在身边》一文,便是他采访途经某加油站时,发现此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即查探访问,从而撰写出的报道。另外,他说:“任何一个报道都离不开有正义感的人民群众”。一名记者一旦敢于讲真话,经常讲真话,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多“新闻源”都会自动找来。

获取新闻线索后,黄雄所要做的便是调查访问。长期做揭黑报道的他虽然常常徘徊在危险边缘,却未有重大损伤,这和他丰富的暗访经验有关。他不怕吃苦,胆大心细,机智灵活,擅用各种身份与暗访对象周旋,见缝插针地获取证据,探明真相。如对郴州临武县非法矿的暗访,他便在当地举报人的带领下,右手臂搭着外衣隐藏起相机,再以买矿人的身份与矿主、工人攀谈。他凭借对矿石交易的熟稔,突破了煤矿主和工人的防线,10天内踏遍了6个山头的1000多家非法矿厂,趁着矿工们不留意或休息时冒险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用铁一般的证据揭开该地大规模非法采矿的黑幕。

众所周知,调查性报道的采写必须比普通的新闻报道更加严谨周密。因为它是以笔为矛的舆论监督,任何细小的纰漏和谬误都会使刺出的“矛”失去锋利,甚至调头反伤自身。黄雄“揭黑”多年,在任何关于对他污蔑的控告中无一得逞,凭借的便是严谨的调查写作,一丝不苟的还原真相,任何批驳都有理有据。在他的家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图书便有60多本。他在每次深度调查之前都会请教资深的编辑记者和法学专家,明确流程的合法性,锁定调点。

黄雄说,要把自己当小学生,“不要怕出洋相,不要怕丢脸”。许多有正义感的律师对他提供援助,遇到复杂事件他甚至会带着律师一起去采访。实事求是、细致缜密的报道使他在面临任何威胁时总能斩钉截铁地说:“报道是一定要发的,如果失实,我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苦心撰文章 九死而不悔

黄雄做了大量的揭黑报道,但“揭黑”并非他的最终目的。对于安全生产事故,他“愿世间永远都不再出现那样的情景”。他希望能用批评性报道警示公众,培育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将安全生产变成一种民风民俗。为了做到这些,他说自己要有三颗心。第一颗心是爱心,对常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困难群众要有爱心,尽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第二颗心是狠心,对危害公共安全的事实真相及相关责任人的披露要下狠心,绝不能姑息养奸,以致酿成严重后果;第三颗心是苦心,这条路“走得再艰难也要坚持下去”,苦心撰文章,九死而无悔。

黄雄说,当采访过程中遭受恐吓和威胁,或者当事人怕打击报复而隐瞒真相之时,他会觉得揭黑之路太孤独。但在大多数时候,因为心中有一把正义之剑,因为有家人、朋友和无数关心他的人支持他,所以他不仅不孤独,甚至是幸福的。他认为,新闻记者在披露事实真相、捍卫社会正义的路上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多为维权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在记者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记者干下去有希望,有信心”。中国产业报协会近日启动的中国首个援助困难记者及家庭的项目――“首都记者援助项目”也许是个良好的开端。

出身于农村,父亲做了30多年村支部书记的黄雄,希望将来能回归农村。这是他最熟悉的一片天地,他深悉乡村文化,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不足,总琢磨着作为新闻记者如何体验、支持和帮助新农村建设。他的个人博客同时称作“新农村文化艺术交流网”,他用自己的社会声望和对农村问题的热忱,赢来了一批文化艺术家的支持。同时,他借助自身对农村的了解,不断通过报道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和出路。这便是黄雄,无论踏足何种领域,一心顾念的总是需要帮助的群众,而不是自己。

黄雄用自己坚持追问真相的决心和勇气,证明了新闻记者惩恶扬善的力量。这也许不是每一名新闻记者能够做到、必须做到的,但却应成为每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至高追求:心中有真理,行事为正义;多为群众想,四海河宴清。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如何在广播新闻报道中运用目标管理 下一篇:中国传媒学术界关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