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时间:2022-07-28 04:22:55

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说到写作文,不少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难”或“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如何写好作文,是师生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扎根生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写作的素材来自于生活。而写作文,就是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叶圣陶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因此,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以写人为例。学生的世界无非就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组成。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学和老师等都是他们熟悉不过的人,因此,可以从这些人开始训练他们的观察力。比如,让学生自选一位熟悉的人作为观察对象,对象可以是老师、父母或同学,观察的内容是:身高、脸型、眼睛、肤色、表情、衣着打扮(颜色、款式)等,以及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观察一两周后,再让学生们写下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少学生的作文,不再像以前那样千面一孔、空洞无物,而是显得颇为生动有趣。比如某位学生描写他们班主任,就突出了班主任的秃顶和体型。他是这样描写的:

“我们班主任40岁左右,身材不高,体型还有些胖,大概是对我们太操心的缘故,他的头发差不多都掉光了,中间的头皮都露了出来,只剩下一圈稀稀拉拉的头发,就像一个有护栏的溜冰场一样。”接着,他还特意描写了班主任的动作:“别看班主任长得有些胖,可是他走起路来却很轻。有一次自习课,我正在做作业,不知什么时候做完了,抬起头一看,居然发现他正在我旁边站着,我大吃一惊,心想他走路可真轻啊,就像会轻功一样,一点声音都没有。”

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真实自然、形象生动,与学生对这位班主任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渐学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作文素材也逐渐增多,并不时能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二)指导阅读,借鉴前人优秀经验

不少学生抱怨作文不知该写什么,写的作文往往是内容空洞,味同嚼蜡。究其原因,除了缺乏生活体验外,重要的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应该让学生多阅读优秀的文章。

1.借鉴和运用语文教材。我们的语文教材,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其语言生动形象,其寓意深刻隽永。对于这些课文,除了让他们多读多记外,我还会结合范文的特色,在讲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从范文中借鉴和运用材料。比如《说“勤”》这篇文章,作者就列举了大量的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的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才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就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和社会素材,才完成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掌握了这些材料,学生在写有关勤能补拙等类型的作文时,就可以有所借鉴和运用了。

2.鼓励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要写好作文,单单靠借鉴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强调学生“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书读得多了,就能使中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写作文时才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课外读物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中外的文学名著,让学生每学年读两三部,或者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来搜集需要的阅读信息,还可以开设阅读课,读一些佳作美文、古代诗词等等,来增加学生的阅读愉悦。

3.做读书笔记,写阅读体会。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老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把文章中精彩优美的词句、段落,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摘录下来,并加以吸收利用。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写下阅读体会或随感等,然后把其中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张贴在教室的后墙,达到表扬、鼓励的目的。

(三)作文批改,多种方式相结合

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好的一篇作文,有的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其进行字斟句酌的批改,而学生本人却不领情,充当“看客”角色;有的教师则以工作繁忙为由,粗略批改后,写的评语往往求简,或不痛不痒、套话连篇,或严肃呆板、索然无味,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创作欲。因此,作文批改,宜多种方式相结合。

1.教师批改。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但学生未必都愿意逐字逐句看,其结果是吃力不讨好;也有的学生只关注教师给出的等级,并不关心批语和修改意见。粗略批改又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可能会因此质疑教师的责任心。因此,我主张在批改作文时,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与收获。写评语时也要注意措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坦率交流,以宽容与鼓励为主,用饱含感情的评语,抒写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从而获得学生信任,让他们从中得到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2.学生自改。学生是写作的主角,教师要学会把批改的权力还给他们。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可以让他们先从错别字、病句和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开始改起,再慢慢引导他们扩展到作文的主题、立意和构思等方面。当然,自我修改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都应和学生共同分享,学生得到肯定,势必会增大写作的兴趣。

3.学生互改。俗话说:“当局者迷。”学生常对自己的作文因“迷”而发现不了应改的地方,在自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互相修改。通过互相修改,学生容易从别人的习作中学习到不少的新颖观点和好词佳句,对自己作文的不足认识得更为深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和写作技巧。但学生互相批改作文难免会出现评价不当、分析不准等现象,所以教师要再进一步复批,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初中英语项目化课程教学初探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