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处置程序探讨

时间:2022-07-28 04:09:50

现场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处置程序探讨

【关键词】现场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处置程序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10人以上甚至多达数十人的大型群体伤害事件,但是由于急救资源的不足,或者事故现场混乱,报告的不明确,往往到达现场的就只有一辆救护车,由医护驾组成的医疗小组就承担起临时的医疗救援指挥任务,在面对及其混乱的灾难现场和众多的伤员,做到有条不紊的部署和救治,就成了群体灾难事件医疗救援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多年的经验,就现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方法评述如下。

1制订现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在突发的群体伤害现场,伤者缺乏自救互救的能力,场面往往都是比较混乱的,第一辆到达现场的救护车就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初期急救资源的不足,急救医生在面对大量伤病员时往往会感到毫无头绪,抓不到重点,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不但是年轻医生,也是很多有一定经验的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急救中心作为第一现场救援的主力军,让每一位急救医生在现场时,都能够做到忙而不乱,规范有效地处理病患,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制订一个行之有效、操作性好的院前群体伤处置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2院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的原则

群体伤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较严重,而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 例的群体伤即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最先到达的医疗救援单位必需承担起指挥医疗救援,快速评估和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快速检伤分类,指挥伤员的搬运和运送,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由于初期医疗资源的不足,我们制订的初期处置程序就要保证大多数人得到更好的救治,不遗漏一个伤员,但也要侧重于重伤员,做到“先总体,再个人”,“先治重,后治轻”;对于个体来说,要做到“先救命,后治伤”,也就是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3院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具体内容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主要是以“医护驾”为一个急救单元这样一种方式来完成现场的伤病员救治,但是由于我国的院前急救资源的相对不足,最先到现场的往往就只有一辆救护车,所以第一辆到现场的医护驾三人能否很好的分工合作,高效规范的完成现场的指挥救治工作就成了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能否成功的关键点。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救助最多的病人,发挥最大的效能。

3.1评估环境“先脱险,再救人”在进入灾难现场前一定要评估现场是否安全,在确保现场环境完全,并排除安全隐患才能进入现场,如果现场环境不安全,一定要把伤病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救治。

3.2第一阶段快速评估、紧急处理 检伤分类

3.2.1驾驶员评估现场 联络沟通

3.2.1.1到现场后驾驶员应立即了解灾害事件发生的原因,大概受伤的人数,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请求支援。

3.2.1.2不断观察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指挥转移到安全地方。

3.2.1.3维持现场秩序,和患者沟通交流,稳定病人情绪。

3.2.2医护配合快速处置全部病患在进入现场后,应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处置病人:

“先总体,再个人”面对大量的伤病员,我们应对每一个病人快速的评估和处置,完成检伤分类,不能遗漏一个病人。

“先救命,再治伤”对于个体来说,优先解除能立即致命的情况,比如呼吸道梗塞、大量出血等,再处理局部伤。具体步骤如下:

在医生快速处置患者的同时,护士就应开始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填写在卡片上。时间在30秒内完成。

检伤分类:医生在快速完成上述程序后,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接下来就要给该患者进行病情危重程度分类,这里采用院前指数法(PH I)评分法来评估患者,详见表1。

“院前指数法”(Prehospital index,PHI)是根据收缩期血压、脉搏、呼吸和意识4项生理指标作为参数进行评分,PHI评分在0-3分者,为轻伤员,挂篮牌/绿牌,意为延期处理;PHI评分4-7分者,挂黄牌,为中度伤员,次级优先;PHI评分大于7分者为重伤员,挂红牌,第一优先。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停止,意识丧失就可以判断为死亡,如果伤员心脏停搏时间已超过10 m in、且现场一直无人进行心肺复苏,或者伤员明显可见的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粉碎性破裂、断离甚至焚毁,现场即可诊断伤员生物学死亡,挂黑牌,否则挂红牌,应立即给予CPR。

快速评估,紧急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30秒内完成)

3.2.3第二阶段进一步救治 指挥转送“先治重,再治轻”对全部伤员都进行了检伤分类后,在救援人员还未到来的时候,现场的急救人员就应该立刻对危重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检伤分类完成后,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危重病人处理,也要随时关注中度伤者,轻伤者如果情绪不稳定,要给予及时的安慰。

4讨论

4.1院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制订必要性和优势近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不可避免地导致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以及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受伤人数有较以往增多的趋势,有报道严重的多发伤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上升为急诊死亡率的第2位[1],在严重创伤的“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在这段时间内给予确定性的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的10%[2]。因此,制订一个详细的院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所讨论的院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从进入现场开始一直到救援结束,详细的给出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步骤,通过4个简单、便于记忆的口诀帮助现场急救人员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最多的病人,也可以帮助医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临床思维体系,树立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化形象。

4.2现场检伤分类方法的选择面对重大的灾害事故,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所以院前检伤分类的要求就是快速和相对准确。本文所选用的是院外指数法(Prehospital Index,),该方法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并且保持最佳均衡的一种方法。因而,PHI属于目前灾害现场检伤评分体系中最好的一种院外定量分类法,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

4.3判断为死亡的病人是否需要行心肺复苏术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成人检查颈动脉,小于一岁的婴儿检查肱动脉)、意识丧失即可以诊断为死亡,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在10分钟以内,还有抢救的机会,且现场有多余的人员可以完成心肺复苏术时,应立刻开始抢救,患者诊断为临床死亡,挂红牌,归为重病人,第一优先处理;但是如果患者呼吸心脏停止时间已超过10分钟、且现场一直无人进行心肺复苏,或者伤员明显可见的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粉碎性破裂、断离甚至焚毁,现场即可诊断伤员生物学死亡,挂黑牌。由于现场伤员众多,为了保证大多数人能够得到救治,对这类患者不得不放弃抢救,这也是无奈之举。

4.4没有经验的年轻医生是否可以作为现场医疗救援的指挥者由于种种原因,第一辆到现场的急救车里的医生很可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医生,这位没有经验的年轻医生能否作为现场医疗救援的指挥者呢?无论如何,只要你是第一个随车到达现场的急救医生,你就自动成为现场医疗救援的指挥者,你必需带领自己的这个急救团队组织好现场的医疗救护,完成程序中的个个环节,直到有经验的医生来接手。这要靠我们平时的知识的积累、个人素质的培养,急救中心也要多组织模拟演练,这样才能保证每位急救医生都具备处理大型灾难事故的能力,不管谁到现场都能规范、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最大程度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蔡平平,缪心军,陈玉熹.122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4,5(4):26.

[2]张连阳.努力提高多发伤救治速度[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241-243.

上一篇:骨血管内皮瘤CT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并结合文... 下一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