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不同根管预备后患者疼痛及疗程的对比观察

时间:2022-07-28 02:38:12

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不同根管预备后患者疼痛及疗程的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牙髓根尖周病患者运用逐步深入法和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后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100颗牙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牙齿在术后4、10、24小时内疼痛的牙齿数明显较少,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不同根管预备;疼痛;疗程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100颗牙齿)的临床资料,运用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100颗牙齿),所有患者在就诊前10天均没有服用镇痛药物,也均没有接受牙髓治疗。其中有32例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2.1)岁。有36颗为急慢性牙髓炎引起的活髓牙,64颗牙齿为由牙髓坏死、无瘘管慢性根尖周炎、干髓术后引起的死髓牙。随即将这些患者分为100颗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50颗。两组牙齿的一般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由同一临床口腔内科医师进行如下操作:治疗之前拍X线片,以对患牙病变程度及根管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治疗后比较。在初诊时,给予所有患牙常规开髓,进入髓腔对坏死牙髓组织进行有效的清除,运用感觉法+X线片将根管工作长度确定下来之后,给予观察组患者ProTaper机和镍钛机用锉,包括登士柏ProTaper器械等行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给予对照组患者不锈钢K锉15-40#行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在预备过程中,每更换1次器械,用0.9%的生理盐水对根管进行冲洗,完成预备之后,用纸将根管捻吸干,用CP棉开放,并常规调和[1]。

1.3观察指标1天后,两组患者均复诊,对患者扩锉后4、10、24小时内的疼痛发生情况、检查是的叩痛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行根管消毒。7天之后,两组患者再次复诊,如果符合根充标准,则可填充,完成根充之后拍X线片将根充的到位情况确定下来。

1.4评定标准

1.4.1术后疼痛程度评价标准如果患者牙齿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自发性疼痛,或原有疼痛减轻明显,正常生活、工作及休息不受影响,则评定为无痛;如果患者牙齿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了自发性疼痛,或原有疼痛的减轻不明显,则评定为疼痛[2]。

1.4.2疗效评定标准运用史俊男根管治疗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果患者牙齿没有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咬合功能,X线片显示尖周正常或其稀疏区消失,则评定为成功;如果患者牙齿没有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咬合功能,X线片显示尖周病变缩小,则评定为进步;如果患者牙齿没有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咬合功能,X线片显示尖周病变没有变化,则评定为无变化;如果患者牙齿有症状和体征,X线片显示尖周病变或稀疏区变大,则评定为失败[3]。

1.5疗效评定标准运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如果P

2结果

2.1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牙齿疼痛发生情况比较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牙齿在术后4、10、24小时内疼痛的牙齿数明显较少,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1年两组牙齿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传统的逐步后退技术K锉运用提拉扩锉的方法,没有预先将根管上2/3段扩锉阻力清除掉,根管锉和根管壁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很难进行根管,极易被卡住,也很难控制器械尖端,器械极易超出生理根尖孔,直接导致根尖组织创伤、出血等,与此同时,从生理根尖孔退出扩锉碎屑及感染物质时极易造成根尖区栓塞。根尖孔在根尖区血凝块、牙本质碎屑等机化包绕作用下被阻塞,会阻碍根尖区引流,从而造成根尖区的急性炎症,引发根管机械预备后疼痛[4]。而逐步深入技术首先将根管上2/3进行了扩大,是下1/3根尖区预备时的上部阻力减少,将进入根尖部位的直通道建立了起来,有利于将牙本质碎屑有效去除掉,也有利于冲洗液回流,促进牙本质碎屑推出根尖孔的可能性的有效减低,同时促进扩锉针直接损伤根尖周软组织力度的极大减少。此外,该方法在预备前已经将大部分根管内的有害物质去除了,手术过程中很少刺激根尖区,从而使患牙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降低[5]。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表明了逐步深入技术较传统的逐步后退技术的无比优越性。

总之,运用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能够有效提升牙髓根尖周病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率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福财,蔡志斌.AH plus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50-251.

[2]鲁朝阳,王小平,李辰.根管糊剂粉液比对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2):205.

[3]李红梅,高承志.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疗术后近期内疼痛的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3):390-392.

[4]李咏梅.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0,32(11):1381-1383.

[5]王晓玲.逐步后退法与常规法在根管预备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报,2010,7(15):35-36.

上一篇:疝补片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生育力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