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进展

时间:2022-07-28 12:30:06

产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进展

【摘要】孕期妇女的机体均有相应的生理变化产生,与常人相比,其各各器官的功能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进行产科手术时,在麻醉方式的应用上,麻醉医师需对物对患者的影响进行综合、全面地分析和考量,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物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产科手术麻醉应尽量选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方式,同时要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的情况。

【关键词】剖官产;麻醉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06

1前言

妇女在妊娠期间,各器官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手术处理时,麻醉医师需综合相应因素进行考虑,在进行麻醉前及麻醉过程中,需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采取积极、有效地处理措,保证麻醉方式不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1-2]。同时还要保证麻醉方式可有效满足手术进行要求。麻醉用药需对母体和胎儿具有较高安全性,麻醉方式需在对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麻醉医师技术娴熟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进行科学选择应用[3]。目前应用于临床中的各种产科手术麻醉方式均是利弊并存的,本问将对各种产科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如下综述。

2产科各种手术麻醉方式利弊分析

2.1蛛网膜下腔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于上个世纪初开始被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但是由于应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麻醉监护措施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最后被认为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麻醉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过程中所用穿刺及监护技术和设备得到很大改进提高,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因此其临床应用频率又逐渐增多[4-5]。现如今,该种麻醉方式已经成为削宫产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麻醉方式。尹大光[6]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存在严重性兆子瘸的产妇使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时,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使用硬膜外麻醉的产妇,但其所引起的低血压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优势具体见表1。

表1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优点

优点具体体现与全麻相比 其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全麻方式,且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的可能性也高于全麻方式。接受全麻方式后,患者红细胞压积明显比术前低,患者需要输血的可能性增大。在用药上 蛛网膜下腔麻醉过程中所应用的阿片类药鞘内注射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其在用药上2ml量的0.5%等比重布比卡因的适应范围较广,多数产妇均可使用。同时加用25ug的芬太尼可明显加强内脏痛的阻滞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术后镇痛效果。

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应用过程中会使患者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且最初应用是具有较高的死亡率[7]。但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临床麻醉医师的认识及操作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在麻醉过程中普遍应用26-27号腰穿针,且针头已由原来的锐缘改进为铅笔头样圆锥形[8]。这种改变明显降低了蛛网膜下腔阻滞产妇头痛这症状的发生率。同时,在麻醉过程中,阻滞范围不断得到有效调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均可得到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应用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9]。如铅笔尖型穿刺针应用于临床后,患者头痛不良反应得到了良好地控制。

2.2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为目前剖腹产手术实施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麻醉方式,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10-11]。该种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止痛效果好、麻醉范围及血压控制容易等诸多优点。应用该种方式进行麻醉时,对胎儿的呼吸循环不存在任何副作用,麻醉过程操作简单便捷、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均较小,且具有良好的阻滞作用,可有效抑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应激反应。术后,可留置硬膜外导管,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将50μg芬太尼注入硬膜外,可有效起到缓解中内脏牵拉疼痛感的作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过程中所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术中、术后镇痛作用[12]。但是可能导致产妇乳汁中存在阿片类药,进而影响母乳喂养行为。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不如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但是硬膜外阻滞对患者血压产生的影响明显小于蛛网膜下腔麻醉[13]。

2.3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具有蛛网膜下腔麻醉用药剂量小、潜伏时间短、临床麻醉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同时在硬膜外持续性麻醉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且术后可将硬膜外导管留置,起到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该种麻醉方法目前被普遍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其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同。跟硬膜外比较,即使患者存在严重性先兆子痫,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也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临床麻醉方式[13-14]。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与别的麻醉方式一样,是一种利弊均有的麻醉方式[15]。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与单纯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较,其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其术中应用麻黄碱的剂量明显增多,且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所取胎儿脐动脉血的HP值比硬膜外麻醉要高。尹大光[16]等的通过临床应用研究认为,在产科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阻滞,且可有效避免产妇发生寒战等不良反应,且新生儿Apgar评分也较为理想。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应用过程中,仅需要使用少量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对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同时在硬膜外注射小剂量低浓度局麻药。与单纯作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其具有使用物剂量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此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使用适量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后,硬膜外无效再应用局麻药,可以应用6ml生理盐水进行硬膜外扩张,促进蛛网膜下腔压力有效增加,进而促进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平面有效扩张,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17]。

2.4全身麻醉

在临床上,全身麻醉方式主要适用于精神过度紧张,且伴有精神病、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18]。应用全身麻醉可有效将产妇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清除。该种麻醉方式麻醉诱导起效快,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小,在麻醉过程中可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通气。应用该种麻醉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极易引发返流或呕吐等症状,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应用全身麻醉方式,在麻醉操作及管理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该种麻醉方式要求麻醉医师具有较全面并娴熟的麻醉操作技术,同时还要求医院需具有先进、完善的机械设备。在麻醉过程中,如用药不当或者用药过程中的维持程度不护理,均会对新生儿呼吸循环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19]。

在产科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其引发返流误吸、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该种麻醉方式时,需对产妇采取禁食措施。同时,在术前给予产妇0.5mg阿托品肌内注射+10mg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促进产妇食管括约肌张力的增强。进行诱导插管操作时,先给予患者1mg泮库溴铵或者维库溴铵,其主要目的是将琥珀胆碱造成的肌颤进行消除,避免进行诱导操作时发生过度正压通气,同时对患者实施环状软骨压迫,促进食管闭锁。术后,等到产妇回复清醒状态后将气管导骨拔除。张军等[20-21]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全身麻醉方式的应用对产妇及胎儿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多数医学研究者认为不应将其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22]。

3结束语

在产科手术中所应用的麻醉方式多种多样,但各种麻醉方式均存在各自的利弊。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才可有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降低手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戴东明.剖宫产手术中3种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8).

[2]陈卫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12).

[3]尹大光等.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改进(附400例报告)[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3(03).

[4]韩桂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8(35).

[5]谭伟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9(26).

[6]李宁.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4(33).

[7]全伟斌等.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产妇生理及心理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3,1(12).

[8]Kucukguclu S,Unlugenc H,Gunenc F,etal.The influence of epidural volume extension on spinal block with hyperbaric or plain bupivacaine for caesarean delivery.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12,11(5).

[9]王刚祥等.2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3,5(10).

[10]王朝霞等.跨皮电刺激辅以局麻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2(7).

[11]黄文东.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3,9(1).

[12]秦海霞等.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8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7(3).

[13]谭伟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2(12).

[14]刚黎生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2).

[15]宫炼等.ProSeal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0(6).

[16]王学岭等.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4(9).

[17]滕振家.浅谈孕妇非产科手术中的麻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

[18]胡会民.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布比卡因剂量的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8(12).

[19]鲍瑞军等.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1(5).

[20]张军等.宫腔镜切除大子宫黏膜下肌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2(2).

[21]金爱华.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2,8(16).

[22]黄东林等.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4(12).

[23]朱彩霞.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23).

[24]陈卫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6).

[25]周应芳等.妇科内镜应用的现状及相关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10(8).

上一篇:腹腔镜在消化道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一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