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7 09:14:54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现代的社会发展领域愈发的广泛起来,尤其是对于建筑业的发展用要求,不仅是政府的规定制度还有消费者对其的要求也是不断的严格起来。因此建筑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重点介绍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也是很明显,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各方面各领域之间的竞争十分的激烈,建筑业不仅在其中其到了比较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在其中起到的榜样的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措施问题,只有在这方面不计成本的投人,从每个细节人手,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的三方面:质量、安全、收益。

2、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合同管理及招投标方面管理秩序混乱

在招标过程中,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招标往往只是走一个过场,而事实上业主与投标人之间早已私下做好交易,即内定好了人选。在预审阶段,对中标资格的施工企业的监察力度不够,而且人为影响严重,串标、围标等不公平的现象屡屡出现。另外,投标人串通其它施工单位,通过挂靠投标,但由于其本身不具有施工资质等其他问题,而给施工质量埋下隐患。同时,有些投标机构严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信誉低下等问题,为了使投标资料符合业主的要求,而擅自更改投标材料。有些招投标合同是由甲方单独制定的,而有些投标单位为了中标,只能接受甲方所提出的所有要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但同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中标企业只能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低施工成本,这必然会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总之,由于招投标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2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是建筑行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基础实施建设发展较为迅猛,在管理人员及制度等配套措施方面,还亟需提高。有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观念和意识,甚至有的施工方故意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建筑单位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新进职工大多来自劳务公司,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由于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

2.3 施工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

受传统观念影响严重,许多施工企业的观念过于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认为新技术、新设备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只会提高施工成本,而始终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模式,设备也很少更新,导致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偏低,限制了施工企业的发展。

2.4 沿用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施工管理的事后控制存在很多的弊端,在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上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而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为施工质量和竣工后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而在当前,很多施工企业虽然深知这种管理模式的危害性,但为了赶工期,却未能及时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危害着建筑物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3 完善建筑施工管理的建议

3.1 规范合同及招投标管理

加大招投标和合同的管理力度,所有流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招投标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选择具有良好的质量和信誉口碑的施工企业进行合作,严禁暗箱操作,从根本上杜绝不良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防止发生施工事故。对于合同的制定要科学、合理,特别是对于违约、索赔以及存在争议的部分,在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运用严密的语言防止后期出现分歧。要继续完善资格审查制度和备案制定,使得招投标的程序步入规范化管理,坚决杜绝地区和行业垄断。对资质、造价、质量安全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特别是对中标企业的合同履行,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合同实施的效应。

3.2做好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技术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往往会涉及很多方面,如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特别是施工人员较多,给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鉴于此,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管理技能。根据施工合同中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确保在现有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下,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每一道施工工序。另外,还需要加大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从而形成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形成良好的控制,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3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利益,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首先要根据工程周围环境、地质情况等具体的情况,结合本单位的技术装备能力及组织管理水平等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组织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及相关专家做好施工的统一安排、部署工作;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抓好落实,要形成人人讲安全的施工氛围,同时建立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有安全施工发生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将安全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除了正常的安全检查外,还应经常进行专项检查,还可以进行突检。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违章操作和指挥。对施工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评价和检查,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3.4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第一,施工企业要积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注意质量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切实实施责任制,将质量管理责任具体到人头,从而保证一旦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据可循,而且能够找到相关负责人。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将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确保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了然于心,同时明确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确保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第二,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分为事前安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等。事前的质量控制指的是施工之前,要从全局上把握施工现场,事中则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的监控,而事后则指的是工程竣工后,根据相关的施工规范与质量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做好质量的评定工作。第三,严把施工程序关。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工程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控制,可以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督。这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创新意识,用于尝试运用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化的综合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应当针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施工人员、技术、安全及施工质量的管理,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实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史.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科学之友,2010(22).

[2]毛鑫印.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

[3]赵挺生,胡曙海,周伟.基于预防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机制[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

[4]沈德继.浅谈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应用[J].建筑安全,2013(02).

上一篇:探寻钼产业区工业生态化建设途径 下一篇:试析低压电网供配电接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