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探究

时间:2022-02-04 10:30:59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探究

摘要: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质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其原因纷繁复杂。实际上,水文地质是自然界中地下水各种变化,以及不同规则的运动现象,它也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好、水量稳定,而水文地质引发的地质灾害大都由不规则运动的地下水影响灾害防御工作而形成的。因此,为了杜绝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本文将进一步讨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文 地质 因素 地质 灾害

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关于水文地质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地质灾害,我国相关部门一律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从最大程度上控制灾害。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治水文地质带来的灾害,我们必须在了解地质灾害相关规律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1概述

水文地质结构的运动特点所谓水文地质环境,它主要指的是自然界地下水不同方式的变化和运动,地下水通常会贮存在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中。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包括三个方面,即岩石裂隙、孔隙,以及溶洞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人类过量开采,而且不合理地加以利用,长此以往,就极易形成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以至于造成大面积地下水下降漏斗,而且还会在地下水用量非常集中区造成地面沉降。除此以外,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地下,地下水难免受到污染,而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会直接危及到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被存储在包气带下面的地层,包括岩石孔隙、裂纹和溶洞。地下水是大气层中重要的水,因为水稳定性强,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 土) 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 同时以地下渗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和沼泽,或直接注入海洋; 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极地参与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以及地球上发生的溶蚀、滑坡、土壤盐碱化等过程,所以地下水系统是自然界水循环大系统的重要亚系统。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结果之一,它的形成条件必须有开口型溶洞和溶隙的特定碳酸盐岩,松散覆盖层还要达到厚度要求,这些条件都极易改变地下水的动力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地下水运动的平衡。那么,水文地质对岩溶塌陷来说,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形成巨大水流冲刷力,严重破坏溶洞底层结构的牢固性,最终出现塌陷现象。

2)砂土液化。砂土液化也是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结果,对于砂土液化来说,在饱水细砂土和疏松粉在临界发生地震的作用力下,瞬间破坏,急剧产生的液态流动现象。实际上,饱和砂土一旦受到振动,基本上都趋于密实,随后使孔隙水压骤增,然后在不停息振荷载的作用下,孔隙水压不断累积而使土粒悬浮起来,最终接近液体。据了解,根据不尽相同的地质条件,砂土也会产生不同的液化结果,同样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地质结构。比如,在沉积颗粒比较粗的地段,大大增加了液化土层的孔隙水压力,使其超过盖层的强度,然后地下水可以携带砂粒冲破盖层而喷出地表,即这样就出现了喷水冒砂的地质灾害现象。

3)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还表现在地面沉降。通常来讲,造成地面沉降因素很多,几乎无法数清,除了自然因素,还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会让地质构造活动造成沉降、地震活动、海面上升等现象;人为因素则体现在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和地下热水,以及开采油气资源而引发的地面沉降现象。所以,地面沉降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开采,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面沉降速率和发展趋势随之变化,最终形成地面沉降层位与开采量的对应结果。也就是说,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或者无节制地开采都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4)地基变形。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又一后果集中体现在地基变形。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地质开发最为常见的问题,因为这种土体结构本身缺乏稳定性,无法牢靠地受地下水运动影响。比如说,软土存在触变特性,一旦振动原状土,将会严重破坏结构的连接,而且土的强度被降低后,将会很快导致土成为稀释状态,与此同时,在加载初期,地基中存在较高的孔隙水压力,使地基强度深受影响。软土除排水固结以外,在剪应力作用之下,土体也会缓慢产生剪切变形的情况。

3水文地质影响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3.1实时监测措施

关于实时监测的措施,需要强化地下水的水质监测、控制和研究。具体地讲,地质工作人员一定要准确无误地确定污染源,掌握地下水污染情况和污染的整个范围,并要看清地下水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地下水中建立监测预报系统,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并且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预测、调整、规划、管理和预防,最终达到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目的。对于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我们需要在 24 h 内设置监测系统,工作人员遇到检测异常信号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地质部门的工作人员,以便专门负责人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果存在下雨的季节,工程作业人员更要加强监控地下水的流量,防止地下水流量超标,发现超标现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改变水流流量和方向,避免地下水运动破坏地质。最后,对于山区地方来讲,这些都是地质灾害活跃地带,政府必须加强山区抗灾指导工作,引导当地居民提前做好防范,并在山区不断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

3.2开发利用措施

关于开发利用的措施,主要是由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基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基本上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而地下水储存量过大,也会大大冲击地质结构,这样的特殊状态很容易造成地质灾害,所以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当前相关部门提倡的方案措施,它对于防范灾害行之有效。经过开发利用措施,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稳定并维持地表结构,而且还能将地下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3.3紧急处理措施

关于紧急处理的措施,对地下水开采区环境的水文灾害,我们必须对其加强研究,尽快建立水动力学预测预报模型,尽可能地提前预测预报,降低一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为突发性灾害的治理提出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比如,地质灾害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务必根据上面所述的科学依据,合理地采用紧急处理措施,杜绝一切不良影响,又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当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其应急处理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是一切处理原则不能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救灾,同时还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结语

水文地质异常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管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或者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都会受到影响,其破坏力也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清楚地认识地下水运动对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同影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合理地解决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可以保证现代化城市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黄献州.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 城市建设,2013(17):67-70.

[2] 王世岩,吕虹霖,杜春晓. 试述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10-13.

[3] 曲效健.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2013(4):21-23.

[3]曹旭尔. 地下水运动的季节性特点勘测对比探究[J]. 贵州大学学报,2010,15( 7) : 15 -17.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研究 下一篇:探寻钼产业区工业生态化建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