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7-27 07:43:16

拜城县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

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具体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一个民族兴盛和发展。近年来,拜城县妇幼保健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目前发展现状看也存在不可忽视并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拜城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思考。

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人员队伍薄弱,层级偏低:我县城乡两级妇幼保健人员47人,其中县妇幼保健站21人,现从事妇幼保健、临床工作12人。乡级妇幼保健人员26人。46名妇幼卫生人员中无全日制本科学历,卫生专业大专学历14人(29.79%),中专学历27人(57.45%)。中级职称3人(6.52%),初级职称26人(55.32%),无职称19人(40.42%)。执业医师4人(8.51%),执业助理医师10人(21.28%)。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妇幼卫生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学历层次不高,职称偏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人才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目前各乡镇卫生院有3年以上妇幼保健工作经验的仅12人,一些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妇幼专干调至临床或防疫等其他岗位,常常造成妇幼保健工作脱节。目前,除县级妇幼保健站外,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绝大部分为护理人员,因专业限制而影响了其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妇幼专干很少有去上级医院进行系统中长期进修机会,而致业务知识陈旧、老化不能适应当前妇幼保健工作需要。

人员不足,工作质量相对粗糙: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愈加重视,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投入愈来愈多,在我县仅近两年就新开展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和免费婚前保健服务等5大保健服务工作,这使得原本就已繁重的妇幼保健工作业务量骤然增加。因多种客观因素所限,我县目前各乡镇卫生院仅有2名妇幼专干,个别乡甚至只有1名妇幼专干,而需服务和管理的妇女儿童人数有些乡镇多达3000~4000人,且多数村、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造成妇幼专干在开展工作时能省尽省,能不下乡尽量不下乡,导致很多工作质量粗糙,闭门造车、应付检查的现象的发生。

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部分卫生院领导存在重临床轻保健的思想,且妇幼保健工作多为免费服务,挤占了本来就不宽裕的医疗资源,也使得有些领导不愿管、不想管妇幼保健工作,造成妇幼保健工作相对其他临床、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发展滞后。

保健设施陈旧,保健手段单一: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设施简陋、设备陈旧、保健手段单一、多年来仍停留在“称、量、听、摸、看”等低层次的检查方式上,由于经济回报差、院领导舍不得投入、业务难以拓展,保健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工作难以广泛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工作投入不断加大,妇幼保健工作有了明显改善,然而相对于妇幼卫生工作开展进度,经费投入仍显滞后。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目前CH、PKU及听力筛查费用全部为受检者自理,这极大地影响该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假如检测发现异常,随后带来的一系列后期费,用对于我县这样一个边远、经济欠发达,人群收入相对不高的地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难以承受。

对 策

强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二代人的健康,因此对提供服务的机构、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应该更高,管理更加规范。①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技术人员必须是具有正规院校大中专学历,取得一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②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顺畅继续再教育培训途径,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③防与治有效结合:妇幼保健属预防医学范畴,多数乡级医疗机构将妇幼保健服务视为单纯的预防工作,而将与其密切相关的妇产科、儿科视为临床业务,忽视了防与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的防治分家,使妇幼保健人员脱离临床,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④提高妇幼卫生人员待遇,实行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开发领导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由于妇幼保健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社会上还广泛存在对妇幼保健工作认识不足现象,甚至有人从未闻及这个机构名称,因此,大力广泛宣传《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妇幼保健工作意义和重要性,及时汇报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状况、难点和焦点问题,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妇幼保健工作的全面发展。

措 施

给予政策倾斜,调动妇幼专干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召开院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上门回报等多种方式宣传妇幼保健工作的意义,取得院长的支持和配合,给予妇幼保健工作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妇幼专干业务工作提供便利,调动妇幼专干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妇幼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保健促临床:充分利用妇幼保健这块基地进行延伸服务,将妇幼保健工作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带动儿科、妇产科的临床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保健服务水平。

以督查促规范:卫生主管局和县妇幼保健站将依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考核,把检查结果与院长年终考核挂钩。实行妇幼专干持证上岗,稳定妇幼保健队伍,更新妇幼保健门诊设备,促进妇幼保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上一篇: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展望研究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资源建设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