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药理学教学

时间:2022-07-27 07:17:43

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药理学教学

摘 要:以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为核心,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介绍药理学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药学服务能力,也为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药学服务 药理学 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06-02

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尽可能安全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理解药物的用途、用法。药理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基础与核心,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主要在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医药企业从事药学服务、药品调配销售等工作,故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实例、实训内容、主要课堂活动应紧紧围绕学生未来岗位应具有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叫现代教学设计或教学系统设计,它首先是一种研究过程,旨在为教学提供出可操作的程序和技术,以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策略与媒体的运用、教学的评价等构成元素[1]。现以药理学课程中平喘药(即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为例,展示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药学专业药理学单元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以药学服务为宗旨,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课程特点,精炼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强化药物商品名、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禁忌证、特殊人群用药等内容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素质。

1.1 知识目标

掌握临床常用平喘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

1.2 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指导用药、问病荐药、健康教育等基本药学服务能力。

1.3 素质目标

具有细心严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和关注健康、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采用定义引入、概念引入、抽象引入、知识引入、逻辑引入的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教学单元采用案例引入、问题引入、情境引入、任务引入等教学方法,从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或事件入手,以知识实际应用的实例为线索进行课程讲解。

3 教学资源

药理学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图片、课件等)、案例教学资源、试题资源、合理用药资源等[3]。根据药学服务岗位能力需求,在平喘药这一单元,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药学专业特点设置基本框架和内容,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内含教学内容纲要、视频资料、图片、临床或生活案例、常用处方、执业药师考试相关试题;准备药品说明书、药品实物、给药装置等,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仿真教学资源来训练药学服务技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学程序

4.1 案例展示,问题导入

要求案例或问题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典型性的特点,如选用的案例可为因支气管哮喘发作导致英年早逝的公众人物案例,引出疾病―― 支气管哮喘,为后续药物治疗做铺垫。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更易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雾霾天气,为什么支气管哮喘患者要谨慎外出游玩?配合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如何、哮喘的症状、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如何变化、为什么患哮喘病的人越来越多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后续治疗药物。而对雾霾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重视保护环境,并了解在雾霾天气中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应采取的方法。

4.2 联系临床,引入药物

讲解平喘药分类,需参考所选用的药理书和临床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常用药物类型。适当增加支气管哮喘诊治等临床知识和合理用药的指导内容,使教学内容既符合药理学理论教学的要求,又能够对学生实习和药学服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4.3 情境教学,模拟演练

4.3.1 药物吸入方法的示范

4.1环节展示的视频中已有关于给药吸入装置―― 雾化器使用方法的介绍,此处不再重复。教师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给药装置―― “准纳器”,并进行示范操作: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准纳器吸入平喘药。教师提出问题:“你会教儿童吸平喘药吗?”,学生可在课后进行实物或模拟演练。

4.3.2 药品说明书的介绍

当今药学科学发展迅速,新药研制周期缩短,药物的商品名称更是种类繁多,而药理学教材总是跟不上临床用药的发展[4]。为了解决药理学知识滞后于临床的现状,教师需了解临床新药应用动态,不断扩充和更新药理学知识。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它既是医生开具处方进行药物治疗的依据,也是患者服用时的一个重要参考[5]。教师可发给学生临床新平喘药药品说明书,学生提炼总结药物特点,进行新药内容介绍,如药品的品名、成分、适应证、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用法、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4.4 联系临床,深化拓展

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哮喘发作时简单自我急救处理方法,深化学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学生关爱、珍惜生命、救死扶伤的道德观,将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展示关于哮喘的健康宣教图片,拓展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学生也可在课后通过网络查询完成此环节内容。

4.5 总结与提炼

通过课堂小结再现平喘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强化能力目标。教师留作业,学生课下完成。

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使用前者,这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及时诊断和调整师生双方的教和学,以完成教学目标;后者主要适用于一个教学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教学活动完结以后[1]。形成性评价我们经常采用如下方式。

(1)精选执业药师考试中相关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平喘药教学内容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设置适度的药学服务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用药指导

学生A扮演药店的药师,知道治疗哮喘的药物名称及服药注意事项,根据医生的处方发药;学生B扮演哮喘病人,能表演或描述哮喘症状。学生B(患者)询问学生A(药师)平喘药相关注意事项,学生A(药师)进行用药指导,包括用法用量、用药后可能经历的不良反应以及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6]。学生也可在课后完成此环节内容,在下一单元上课前,由教师随机选择学生进行角色演练,了解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教师提供治疗哮喘的合理处方和问题处方,处方中涵盖教学中所讲的重点药物,如能治疗轻、中、重度哮喘及哮喘缓解期所用的药物。学生分组讨论处方,分析处方中药物的选用是否合理,给药的注意事项等,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通过此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完成度以及课后任务的完成度来进行过程考核,并与全部课程结束后的结果考核结合形成综合性考核,最终对教学进行评价。

6 结语

教学设计的生命力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现代教学设计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征[7]。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单元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的模式可总结为:上课―(案例引出)情境―问题―任务―示范―解决―知识归纳―功能扩充―新任务―示范(讨论、独立)解决(能力的反复训练)―课程和知识(应用、技巧)总结―作业―下课[2],此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提高学生药学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拉近与药学职业岗位的距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讨教学设计,将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融入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中去,提高学生药学技术服务层次,为社会输送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泽龙.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的不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87-89.

[2] 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田杰,李晓天,郝强.对药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17-18.

[4] 郭紫芬,张海涛,黄红林.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0):921-922.

[5] 王丽,韩瑞亭,张云琦,等,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学服务技能实训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0(3):59-60.

[6] 钟苗,陈爱葵,郭红梅.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药学教育,2013(2):28-30.

[7] 裴新宁.现代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05(2):65-70.

上一篇:高职高专学生自学考试“专升本”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班主任在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