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天津市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思考

时间:2022-07-27 07:05:13

加快天津市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思考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公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鼓励天津滨海新区金融领域进一步的开发开放。2006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金融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天津金融业开放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讨论的金融业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还包括金融市场对现有金融机构经营领域的开放,目的在于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一、金融开放政策历史沿革及天津市金融业开放现状

(一)金融业开放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在地域分布上,基本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再到沿海开放城市,然后逐步向内地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辐射的路径进行。在外资金融机构类型的引进上,基本上是按照先银行、后保险再证券的顺序有序开放。在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和范围上,按照先外汇业务,后试点人民币业务的顺序进行。20多年来,金融业开放始终遵循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的渐进式开放原则,在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逐步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和业务经营范围。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放开了外资银行在境内的业务,同时取消地域限制,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范围。

(二)天津市金融开放现状的实证描述

近年来,随着天津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滨海新区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天津市金融业稳步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外资银行经营地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升为国家战略,外资在地域经营开始扩展。一些区域性内资金融机构,如北京商业银行也将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表现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合作。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意见的,为天津金融业开放又注入了新的政策动力。

(三)天津市金融业开放效果评估

一是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业改革,促使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二是促进了金融管理制度的改革,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带动金融市场优化改革,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三是加快了金融创新,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市场功能不断深化。四是金融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对提升天津市金融服务水平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天津市金融业开放中的问题

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天津市金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如银行存贷款利率还有一定限制,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受自身规模能力和外部因素影响发展相对缓慢等等,都需要今后不断加以改进。

(一)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结构不合理

天津金融业改革开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金融结构不理想,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银行业“一枝独大”,证券、保险业发展相对不足,缺乏多层次的场外市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企业外部融资过分依赖于银行,金融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增加了银行改革开放的难度。而货币市场也相当程度地错位承担了资产管理的功能,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功能不足。由于货币市场各流动性工具不能顺利地相互转化,短期的流动性管理演化成长期的资产管理,短期融资呈现长期化、资本化趋势。

(二)区域金融对比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与北京、上海等地的比较,劣势非常明显:一是金融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过于缓慢,贡献率较低。二是金融结构单一。一方面表现为金融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银行业网点占金融网点总数的86%,而证券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且已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少、规模小。另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务结构未能突破传统的存放汇业务模式以及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存贷款仍是金融机构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造成金融机构的竞争还停留在低层次上。此外,融资结构以银行信用为主,证券化的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三是金融服务意识和金融综合性人才不足。四是金融服务范围窄,可操作的金融产品种类少。五是品牌建设重视不够、方法不多、力度不足,金融品牌效应不强。六是市场的反应速度慢,受管理服务理念、权限、资本约束、市场经验的限制,天津金融业在应对市场变化反应较慢,往往比竞争对手落后一步。

(三)金融业现状不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市场格局的现状,难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分散的功能。同时,从市场的服务层次结构看,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尚未完善。这种因金融组织、金融产品不健全形成的金融抑制,不仅制约了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也降低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适应这种变化,改变过去比较单一的服务方式、手段和渠道,使金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

(四)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政策的不对称不利于公平竞争

一方面,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上存在差异,外资金融机构在业务领域占有优势。如国内商业银行所能参与的基金业务只有基金托管和基金代销这种业务,并不能和外资银行一样分享基金业的红利。另一方面,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天津市开设分支机构,在税收上享有优惠政策,使得国内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由于对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采取分区域、分阶段放开,造成很多企业在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在中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这种相互分离的经营状况不利于方便企业,又使得外资银行处于一定竞争劣势。

(五)金融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有不足

目前,天津市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产品的创新,客户群体集中于个人高端客户和集团企业,业务品种局限于个人金融业务、银团贷款业务、短期融资券主承销业务、企业年金业务和理财产品的开发,但从市场发展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从金融创新的途径来看,目前主要致力于对国外成熟金融产品的引进和探讨其在国内运作的技术性、经营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缺少自主创新研究。从金融创新的程序来看,目前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权集中在总部,无法根据天津本地经济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致使许多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产品,在天津却尚未普遍推开甚至还未推出,天津市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第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发达致使居民投资渠道匮乏,居民的富余资金大都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对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避险工具的需求无法满足。目前天津市可供选择的金融避险工具较少,市场上所能提供的套期保值产品不多,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手段还集中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且门槛高、成本大、服务不够便捷。第三,现有体制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有限制。目前,对金融机构开办业务仍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对投资银行业务、托管业务、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国内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尚存限制,使得金融机构业务创新范围狭窄,市场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虽然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做出了原则性指示,但具体的施行方案尚在研讨,致使各金融机构还处在观望状态,在金融创新方面未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三、天津金融业开放的战略构想和发展举措

天津金融业的开放与发展,既要着眼于金融机构的丰富和金融市场的发达,又要着眼于金融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起飞。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背景下,金融业发展要立足并服务于天津的城市定位,积极寻找突破口,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宜居的生态城市提供现代金融服务。

(一)明确支持重点和金融业开放突破点,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要坚持分布实施、依次推进,逐步形成金融功能完善、资源配置能力强、金融辐射能力强、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天津金融业开发开放建设中,首先必须有清晰的开放发展战略目标,否则就不可能找到有效的发展路径,天津金融业开放首先要明确的战略是:大力发展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辅以间接融资银行体系的发展。要坚持大胆创新、分步实施、依次推进,整合现有金融资源,挖掘现有金融潜力,丰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通过建立金融业开放协调机制、鼓励金融人才引进、完善金融中介服务、创造宽松创新环境等措施,逐步把金融开放工作向深度拓展。

(二)继续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发挥滨海新区政策优势,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丰富金融服务功能,为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供深度金融服务

一是建设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积极引入进出口银行,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三是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推动金融综合经营;四是依托天津地理优势,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深化金融服务;五是提高外资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比例;六是给予滨海新区内的中外资金融机构一定的税收优惠。

(三)继续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在开放中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功能和竞争力,为天津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是要服务于经济建设,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既要支持大型优质企业,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天津制造业水平;二是要满足处于不同产业周期的企业融资要求,金融要通过调节资金的产业投向,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企业产业升级;三是要方便企业的产权交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流动。

(四)借鉴产业领域对外开放的经验,建立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定协调机制,在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

要处理好开放和金融安全的关系,保持对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权,以维护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建议建立天津市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定协调机制,尽快建立起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外资进入的金融安全审查制度。

(五)建立天津市金融业开放长效机制,为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谋划金融战略

一是设立天津金融业专项发展资金,扶持天津金融业发展。二是设立市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及金融实务专家,研究天津金融业开放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天津市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金融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四是建立天津市金融业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监管效率。五是成立金融业开放研究部门,系统研究各国经济金融政策,开展金融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开放战略研究,不断提高天津金融业开放水平。

(六)构建人才战略,吸引优秀金融人才落户天津,积极培育金融家,为宜居的生态城市增添人文魅力

为进一步适应天津金融业的开放新形势,应积极培养更多了解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着力培育和提升其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提高薪酬水平,出台一些引进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鼓励政策,如在人才出入境、购房、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方面的便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全国及海外金融人才,也为天津宜居生态城市增添金融文化的人文魅力。

(七)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金融工具体系,提升天津市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开放的过程,也是金融创新的过程,金融创新对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的金融产品研发是国内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保证。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金融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行利率汇率完全市场化;继续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八)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的开放步伐,形成高效、规范、系统的金融中介体系,全面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建议大力支持会计、审计、律师、信用评级、信用管理、资产评估、风险评估、贷款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培育发达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并加快引进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咨询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全社会金融意识,全面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九)在金融业开放中,要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金融联系,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格局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天津金融业开放应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经济为依托,积极争取北京等地区在金融政策和金融资源的支持,加强与北京等环渤海地区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环渤海金融业的深化和发展。

(十)合理确定天津城市金融功能定位,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建设与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天津的地理优势、港口优势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发挥集聚效应,形成金融数据处理服务或结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的良好发展态势。通过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北京在金融业方面的优势,相对于建设与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目标天津可以走的更远。

主 持 人:李文茂

课题组成员:张利勇 李庆萍

饶慧君

执 笔 人:张利勇李庆萍

饶慧君

参考书目:

1.《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吴晓求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李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杨有振等,中国金融出版社;

4.《金融现象解析》,魏革军,中国金融出版社;

5.《外资银行对天津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问题》,张利勇,《华北金融》2004.8;

6.《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黄宪 熊福平《金融研究》2005.2;

7.《民间地下融资疏胜于堵》,傅勇《金融信息参考》2005.3;

8.《外资入股中资银行:问题与对策》,史建平《中国金融》2005.6;

9.《推动金融创新,提高我国金融业综合竞争力》,易纲《中国货币市场》2005.10;

10.《"贱卖"争论与中国银行业改革》林颖 王莉 陈云开《中国外汇》2006.1-2;

11.《中国推出金融衍生品时机已经成熟》,唐旭《中国外汇》2006.5;

12.《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李伏安《中国外汇》2006.5;

13.《关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吴晓求《金融研究》2006.6;

14.《加快制度调整,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张承惠《中国金融》2006.6;

15.《中国的金融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李若谷《中国金融》2006.12。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问题探讨 下一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