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金属艺术

时间:2022-07-27 05:39:52

他们守护金属艺术

经过层层筛选,近300件作品在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上集体亮相。这些中国高等院校和产业行业领域最优秀、最前沿的金属艺术作品,将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装点得星光熠熠。

银光大戏院展厅内的展品主要出自大师、专业教师之手。作为行业内的翘楚,他们潜心钻研专业,热心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们创建舞台让年轻艺术家绽放光彩,执着地守护金属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银光大戏院展厅,金属艺术作品《大汉风尚》被摆放在入门显眼位置。这件作品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尚仪设计制作。

周尚仪,清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金属艺术工作室任主任,担任此次当代金属艺术展组织委员会的秘书长,也是整个展的策展人之一。

灯光下,《大汉风尚》光泽透亮,纹络清晰,它的华美气质与精致外形令众多参观者啧啧称赞。作品底座是木料的,主体部分采用了不锈钢材料,两种材料的融合凸显出作品的层次感与现代感。通过激光切割制成不锈钢树叶,整个作品因而更为通透,有光感。

“我的这件作品现代时尚适合作为家里的陈设品。它是装饰品但又不完全是装饰品,它可以盛放水、水果之类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展厅内,周尚仪热情解读自己的作品,“《大汉风尚》最突出的特色是在现代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作品以汉代画像砖里的连理树为创意元素,寓意十分吉祥。”

当代金属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中,抽真空成型铸造、激光切割、水切割、点焊等现代工艺技术普遍运用。周尚仪强调,技术应该为艺术服务,艺术永远走在技术前面。

在多年的金属艺术创作与教学中,周尚仪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技术与艺术并重,理论与实践互动。她提倡多学习,传承先辈留下来的东西,在作品中多运用中国传统元素。

传播现代首饰艺术

这是一串银质的项链,细细的银丝缠绕成若干圈,树叶状银片和小小的水晶球点缀其间。水晶球和一些银片呈枯叶色,让人联想到秋天枝头的落叶与果实。这件散发着淡淡哀秋气息的首饰作品名为《飞花》。

“创作‘飞花’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我对春来秋去的落叶的一种惋惜,希望能够留住自然中那一片绿色,但又无奈生命的短暂与凋零。金属的恒常性似乎是能够挽留住一丝记忆的最好表达。”作者郭新如此介绍自己作品的由来。

郭新的主修专业为珠宝设计及金属艺术品设计及制作,她主持创建了上海大学美院首饰金工工作室。其工作室培养出的人才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传播着现代首饰艺术的理念。

艺术家用锉刀、锯条、焊枪、压片机等工具将原材料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飞花》的制作过程中有多处焊接耗时费力,但是郭新享受这艰难却有收获的过程,她认为手工制作的乐趣正在于此。

作为一名设计师,郭新认为,首饰的概念和定义被不断地扩展,它不仅仅是装饰人体的饰品,更不仅仅是显示财富地位的附属品。首饰艺术首先应该是一门艺术创作,通过材料、工艺等将手艺与理念结合起来,成为可以传达思想精神内涵的作品。

品评一件首饰作品,郭新最看重三大要素:独特的创作理念,原创的设计和精致的工艺。而她的《飞花》正是三大要素俱全的优秀作品。

薪火相传新人辈出

漫步在现代简洁的展厅内,参观者与一件件精美作品相遇,收获极佳的观赏体验。其中,不少作品出自年轻艺术家之手。

王潮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届现代手工艺系的硕士毕业生,此次他参展的作品是《形式手法系列——游离》。作品将点(锆石、合金珠粒)、线(黄铜棒、紫铜管)、面(盘子)三个元素进行有意味的摆放与安置,表述“游离”这一词汇的文本意象。

“我的整套作品讨论的词汇有:游离、增殖、节点、穿插、拟像等,这是我对形式手法的一种验证实验。作品创作所基于的理念至关重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邬烈炎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他引导我重新审视了对‘形式’一词的定义,对我的思想启迪很大。”王潮真诚地表示。

清华美院金属艺术设计专业大四毕业生赵海玥的作品《天圆地方(一)》、《宇宙》也在大展上展出。通过戒指、胸针两种形式,她对花丝珐琅现代首饰进行探索。

赵海玥介绍:“花丝珐琅的烧制过程有别于传统的掐丝珐琅,不焊接,不使用胶水。每件作品都进行了花丝压纹的设计,选用透明珐琅烧制在银胎上。唐绪祥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从草图设计、首饰的结构设计到整个制作的过程,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无论是王潮、赵海玥还是金属艺术领域的其他年轻艺术家们,当他们的作品在展出上大放光彩时,他们心怀感恩,感谢导师们的悉心指导。

金属艺术的守护人们默默付出,展览中如此,教学中亦如此。他们专业造诣深厚,热心提携后辈。因为他们的引导,一大批年轻艺术家不断成长;因为他们的坚守,起步中的金属艺术发展得更快、更稳。

上一篇:新概念 7期 下一篇:校园消费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