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

时间:2022-07-27 05:39:39

苹果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

摘要: 本文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苹果在塑料薄膜贮藏(MA贮藏)、机械冷藏、气调贮藏(CA贮藏)及1-MCP处理+气调库贮藏等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在不同贮藏方式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硬度变化趋势均是下降,且下降的速度为MA贮藏机械冷藏CA贮藏(1-MCP处理+ CA贮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腐烂率与失重率均增大。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Fuji Apple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research the quality change of the apples under the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of plastic membrane atmosphere storage (MA storage), mechanical refrigerated storage,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 (CA storage) and 1-MCP treatment +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different storage modes, the fruit hardness of Fuji Apple declines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 The sequence of decline velocity from largest to smallest is MA storage, mechanical refrigerated storage, CA storage, (1-MCP treatment + CA storage).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 the change trend soluble solid of the apple is increased before reduc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 both the rotting rate and weight loss ratio are increased.

关键词: 苹果;不同;贮藏;品质

Key words: apple;different;storage;quality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316-02

0 引言

苹果贮藏性能好,是周年供应市场的主要果品,特别是红富士,已成为最主要的晚熟和出口品种。苹果属于呼吸跃变性果实,采后果实受乙烯影响,在贮藏期间衰老加速,导致口味变劣,甚至促进病害发生[1,2]。为此研究主栽品种“红富士”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的贮藏性,对于苹果采后运输、货架期和常温贮存期的判断以及制定相关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供试品种为红富士,本试验于2007年10月1开始,当日采收并当日运回,采收数量为480个,即16箱(每箱30个)。采摘的原则是,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方位各摘两个,要求挑选果形端正、大小均匀、果皮颜色一致、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并于0°C下预冷24h后备用。

本试验设1个对照和3个处理。对照(常温MA贮藏):采用0.04mmPVC袋挽口包装贮藏;处理1(机械冷藏):库体是用0.5%~0.7%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并采用地膜在纸箱内垫衬折口贮藏,果实入库前2天开启制冷机,将库温降至-2°C;处理2(CA贮藏):采用气体成分是2%CO2+5%O2;处理3(1-MCP处理+CA贮藏):1-MCP用量为45mg/m3。每个贮藏方式下各存放4箱试验材料,其中2箱为测定果实内在品质样,另2箱为测定失重率和腐烂率样。

气调库选在延安果业集团公司10#气调库;冷藏库选在旧县镇国良冷库6#冷库;常温库选在西贝兴通风库。入库前测定不同方式下的苹果各5个,取得果实硬度平均值为8.96kg/cm2、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值为10.9%作为初始值,往后每1月测定一次,共测定8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硬度(kg/cm2) 用GY-1型果实硬度计测定苹果硬度。测定时每个苹果选取2个位置点(阴面和阳面),各测定5个数值,两面共取10个数值,求其平均值,每个不同贮藏方式测定的样本容量为5个样本。

1.2.2 可溶性固形物(SSC:%) 用WYT手持式数显折糖仪进行测定苹果SSC值。利用测过硬度的位置用小刀削下一小块,用纱布裹住,再用镊子挤出汁液滴在折糖仪的表面上,读出数值,每个苹果测得2个数值,求其均值。

1.2.3 腐烂率(%) 观察2箱60个苹果,每测定一次就观察一次果实腐烂程度,腐烂率及腐烂指数按下列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注:0级完整果;1级腐烂面积10%以内;2级腐烂面积20%以内;3级腐烂面积50%以内;4级腐烂面积50%以上。

1.2.4 果实失重率(%) 观察完2箱60个苹果的腐烂情况后,分别测定每个苹果的果实重量,再按下列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果实失重率: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试验所有数据为鲜重状态下测得,数据处理采用Excel进行,根据数据做出变化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藏方式对苹果贮藏期内硬度的影响(图1)

由图1可知: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果实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下降。对照常温MA贮藏条件下的果实,因贮存温度高,湿度低,所以硬度在12月底就开始快速下降,到竖年3月下旬果实开始出现脱水、皱皮现象,风味变差,商品性变差,即常温条件下的果实只能存放到3月中旬。处理机械冷藏方式下,果实硬度在竖年1月底开始加速下降,到4月下旬果实开始脱水,商品性状下降,所以冷藏条件下的富士最长存放到4中旬;处理CA贮藏与处理CA+1-MCP贮藏的苹果,果实硬度变化幅度小,到竖年5月底果实硬度虽有下降,但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变化不大,可继续贮藏。

2.2 不同贮藏方式对苹果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图2)

由图2可知:苹果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降低。糖度可表示苹果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的程度,在贮藏的过程中由于多糖类的降解会使糖度上升[3,4]。对照常温MA贮藏下,酚类物质产生量比处理机械冷藏、处理CA贮藏和处理CA+1-MCP贮藏的产生量大,香气就浓[5,6],并且变化幅度也最大。在竖年2月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最大值,再延长贮藏时间就会下降。机械冷藏条件下,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月底开始下降,风味变化大,果实内在品质下降;CA贮藏下,由于气体成份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曲线平稳上升,在4月底果实内在品质指标正常;CA+1-MCP贮藏过程中糖度变化不大,因保鲜剂可有效抑制贮藏过程中淀粉等多糖类降解的生理活动。不同贮藏方式后期,苹果代谢消耗糖分,使得糖分含量降低。

2.3 不同贮藏方式对苹果贮藏期内腐烂率的影响(图3)

由图3可知,红富士苹果在不同贮藏方式下贮藏6个月(次年3月底)后,没有发生腐烂率的是处理2(CA贮藏)和处理3(CA+1-MCP贮藏),而处理1(机械贮藏)腐烂率是5%,对照(常温MA贮藏)腐烂率是11.67%。对照贮藏次年1月和2月底,果实腐烂率不变,都为8.33%,因此常温MA贮藏不能长时间贮存,只能存到第二年的2月底。

2.4 不同贮藏方式对苹果贮藏期内失重率的影响(图4)

由图4可知,红富士苹果在不同贮藏方式下,失重率发生较重的是对照常温MA贮藏,失重率为6.11%;其余三种处理贮藏方式下,失重率都较轻,且失重率分别为1.81%、1.54%和1.09%,因此气调库中使用保鲜剂有利于阻止果实水分的损失。

3 讨论与结论

①红富士苹果的果实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②红富士苹果的可溶液性固形物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

③气调贮藏条件下使用保鲜剂,能有效抑制苹果的后熟和衰老。

④常温MA贮藏的时间只有4个月;机械贮藏的时间只有6个月;气调贮藏的时间只有7个月;气调加保鲜剂贮藏的时间只有8个月。

⑤腐烂率、失重率的严重程度是:MA贮藏>机械冷藏>CA贮藏>(1-MCP处理+CA贮藏)。

影响苹果贮藏效果的因素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如适期采收,品种、砧木的组合,农业因素和生态条件等。总之,苹果的贮藏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各因素,积极搞好贮藏技术。

参考文献:

[1]郭香风,梁华,赵胜娟.气调贮藏对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8):107-110.

[2]许晓秋,段梦林,常津.保鲜膜实用技术[J].保鲜与加工,2000(创刊号):21-24.

[3]王春生,石建新,赵猛,张立新,李建华.红富士气调贮藏贮藏参数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04.

[4]陈宇斌.苹果贮藏条件分析及土窑洞贮藏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

[5]梁皓,张明晶,王宝刚.1-MCP负压渗透处理对鲜枣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Supp.2):405-409.

[6]邵毅,罗云波,陈安均.1-MCP处理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果肉褐变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3):128-133.

――――――――――――

作者简介:韩玉侠(1979-),女,陕西延安人,学士,农艺师,从事果树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研究生“唯物主义”递升“物理主义”演进 下一篇:水稻害虫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