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

时间:2022-07-27 05:16:42

浅析小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

【摘 要】 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经常用到,该技术安全可靠,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极具推广价值。本文通过对10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中心置管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儿科 中心置管 护理 输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77-01

中心置管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结果,在静脉输液中经常用到,留置时间一般为5至7天,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应用于儿科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技术也不断改进,中心置管技术成为术后患儿常用的静脉输液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均为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其中男46 例, 女54 例,年龄4 月到10 岁,肠套叠34 例,阑尾炎30 例,胆总管囊肿24 例,其他12 例,均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

1.2 结果

我科100 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无感染、出血、伤口愈合好,拔管后穿刺点愈合均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2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1 导管固定

①可用缝线和高黏度透明贴双重固定穿刺点处放置无菌棉球或输液贴垫“U”或“”型固定防止滑脱。②定期更换穿刺点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每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每周1~次如果敷料或纱布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2.2 附加装置(肝素帽、三通管)的更换

中心静脉导管不建议使用肝素帽三通管必要时使用装置每周更换1~次最多不超过7天以下情况例外:血液血制品或脂肪乳剂的输液器具小时内要更换抽回血不要接触到附加装置否则更换。

2.3 保持导管通畅

①定时观察外露刻度每班认真交接护士应随时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折曲、松动尤其夜间患者睡眠翻身时防折曲。②告知患者置管前后的注意事项尤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避免因患者动作幅度过大或液体输空堵塞导管。③开放导管前必需先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方可输液或推药。输注高渗溶液或静脉推注药物后应用5U/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冲管防止栓塞。三腔静脉导管近端管口(proximal)接血管活性药物远端(distant)接普通补液避免对血管活性药物速度的影响中间(middle)输注血制品。④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后或者停止输液后均应用5U/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2.4 防止堵管

输液时应加强巡视防止因输液瓶内液体滴尽调节器关闭输液泵停机等致血液反流入导管防止输液管扭曲、受压。如发现滴注不畅应仔细检查疑似堵管时不可强行冲洗可用5ml注射器抽吸导管如抽吸出回血证明导管通畅如抽吸不畅立即拔管。

2.5 拔管的护理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其在吸气末屏住呼吸用无菌注射器连接导管边抽吸边拔管每次5~1cm切勿过猛过快以防止导管末端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拔管时用力要均匀切勿粗暴拔管防止损伤血管。拔管后立即按压穿刺点1~15分钟后覆盖敷贴。拔出导管后要检查导管的长度观察导管是否完整。

2.6 严防感染

①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最大的保护屏障(无菌手套、衣、口罩、床单等)能减少细菌污染。②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③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乙醇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④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⑤严格保证输注的液体无菌。

3 观察与护理

3.1 置管后的观察

置管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全身表现,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减弱、上肢麻木、胸部有囊性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置。

3.2 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进行换药,用吉尔碘棉球从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皮肤。换药消毒范围为6 ~7c m 呈螺旋式,待干后可用3M 透明敷料固定,如发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临床表现突发寒战、发热、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全身无其他感染,应疑有导管性感染。立即按无菌操作技术拔管,及时建立周围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导管拔出时轻轻缓慢拔除, 用力要均匀, 防止损伤血管壁, 拔管后应立即压迫止血, 无菌辅料覆盖24~48h , 测量拔除导管长度, 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断裂、缺损。

3.3 合理使用封管下载中心

每次输液完毕后必须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边退针头边推药液,使封管溶液形成漩涡,减少肝素帽内残留液体。封管液一般采用25~125u/ml 的肝素盐水5~10ml, 小儿用肝素钠溶液浓度为0.5~25u/ml。

4 讨论

合理的选择输液方式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外科术后患儿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在术后输注的脂肪乳,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通过临床途径的浅静脉进行输注,液体渗漏很容易发生,需要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对患儿及其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痛苦。即使一次性穿刺成功,但由于药物浓度所导致的局部高渗透压,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及药物P H 值过高对于血管壁的化学刺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使药物外渗,使血管红肿、疼痛、硬化、闭锁, 造成再次静脉输液时静脉 穿刺困难。中心静脉置管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最快捷、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输注的刺激性强、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通过中心静脉管道注入血液后被迅速稀释,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上肢血管网,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患儿家长一致接受。

5 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能够保留5-7的时间, 减少患儿多次重复穿刺的痛苦,效果良好, 给患儿造成的影响不大,可以活动自如,还能够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便于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今后的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黄艳红、杨立芳.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J].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2.

[5] 周艳东, 覃美凤.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外科的应用比较[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40.

[6] 吕杰梅, 林少珍. 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J ] . 现代护理,2006,12(19):1842.

[7] 谭士君.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J ] . 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1-3.

上一篇:基层医院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奥美拉唑的合成新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