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振兴中抓住发展机遇

时间:2022-07-27 05:13:15

在东北振兴中抓住发展机遇

东北振兴抓住发展机遇―金融机构的发展思考金融机构如何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抓住机遇,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创新服务,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东北地区经济和金融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如果东北地区银行业能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机遇,转变经营观念,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金融服务,不失时机地投入到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当中去,东北地区银行就能加快发展,摆脱困境,走上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

把握住机遇

将老工业基地振兴与金融机构扭转经营困境相结合。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势必将全面提升东北的地域经济环境,重新造就一批效益平稳、发展前景良好的大中型企业,必将创造更多的金融需求。在支持东北振兴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始终把握经济发展脉络,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努力优化贷款结构,继续强化信贷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推动东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将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相结合。金融机构要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综合效益高、比较优势大、影响力强的农业产业化民营龙头企业。应加大对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新型建材工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机床与成套设备制造业、军事装备制造业六大行业的支持力度。在六大行业中优选信贷载体,加大对效益良好、技术先进、产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集团性非公有制企业的营销力度,使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产业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倾斜。对于发展好的集团性企业,进一步完善“主办行制度”和“集团统一授信制度”,开办公开统一授信业务,积极促进企业向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应积极引导信贷投向,加大对新兴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将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与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一是对坚持以销定产,以销定贷,贷款归行,并愿意由银行参与生产、销售和资金运转管理,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可办理最高额抵押,实行循环授信,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为其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融资方式。二是将个体私营企业纳入“双优战略”载体,优化信贷结构,推进集约化经营。对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可在一定信用额度内发放信用贷款,或由政府公务员、大学教师、收入较高的特业职工为其提供保证担保。对个人VIP客户可推行最高额可循环使用贷款,一次核定信用额度,随用随放。

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银行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其关键点在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个性化的服务平台,在授信融资、结算、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是提高审批效率。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由不同部门承担,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实行贷款限时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缩短贷款审批层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规定审查内容。对客户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客户信用、法人代表素质品行、担保人状况等内容进行规范。三是加大信贷投入,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法人有信誉的客户都要积极给予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四是提高服务水平,推出全新的结算工具,畅通汇路,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发展个性理财和差异化服务,为客户担当融资顾问。五是拓宽服务范围,开展各类咨询业务,利用专业优势和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市场、产品项目和技术信息服务。六是改进服务手段,加快网络建设,为客户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七是支持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并购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处理好三大关系

金融机构需要东北振兴,东北振兴需要金融机构,但是贷款不是东北脱贫的工具,金融机构也不是政府的提款机。金融机构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应在支持东北振兴中保持理性发展。

妥善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金融机构要在支持当地经济加快发展中,切实解决粗放经营,重贷款轻管理的问题。只有加强改革,提高效率,才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必须彻底摆脱历史上的“项目怪圈”,避免出现一些企业在自筹资金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情况下,弄虚作假,动用贷款上项目,建成后不是设备问题就是缺少流动资金或市场,造成企业时开时停,贷款无力偿还的情况。

妥善处理好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的关系。各方面应协调配合,深挖资金潜力,采取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努力让“压死”的资金活起来。只有通过盘活存量,才能吸引新的资金流向东北,更好地支持东北经济振兴。在支持东北振兴的过程中,争取新的项目往往成为一些机构努力的目标。然而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辛辛苦苦争取来的新项目,往往不仅不能推动存量的改组,反而成为新的包袱,催生新的不良资产。

妥善处理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有关方面改善投资环境,支持资本市场发展,逐步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更好地优化和配置社会资金。

在发展中解决困难

东北地区金融业发展面临不良资产较多、信贷质量不高、金融风险较大等突出问题。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包袱重、资信等级低,为此金融机构要在支持东北振兴中加快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上划亏损挂账,消化历史包袱。关于老工业基地包袱问题,各金融机构明确提出了消化历史包袱的要求。但由于各级金融机构历史包袱大,如果没有总行的统筹规划,单凭东北几家国有银行自身在入世五年过渡期内消化,已没有可能。各金融机构的总行可考虑上收东北地区银行亏损挂账,减轻经营负担,对各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具体方式可采取按照每年增盈减亏额度上划,也可每年按照亏损挂账余额的百分比上划,也可以用增加资本金等方式消化历史包袱。

增加呆账贷款的核销能力。东北地区金融机构以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核销大量的呆账贷款,总行如能每年拿出相当于呆账贷款余额10%~20%专项资金用于核销呆账贷款,并在利润考核时予以考虑,或者对部分贷款争取减免息政策,可大大缓解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的财务压力。对无生产经营活动、无偿还能力的企业,由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参与,对企业资产进行变现还贷,损失部分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由国家给予政策核销。

扩大减免表外应收息政策的适用范围。金融机构现行的减免息办法规定只有2000年底前的表外息才享受减免政策,而实际上符合减免条件的不良贷款企业大多数生产经营不正常,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对其实施减免息主要是各金融机构为最大限度减少信贷资产损失而采取的一种优惠政策,这类企业用于偿还贷款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或兼并方,依靠自身的生产经营收入根本无法偿付各金融机构贷款本息,导致“免息还贷”实施后,各金融机构2000年底后形成的表外息难以清收。因此,如果将企业全部的表外息或政策性贷款及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良贷款表外息纳入到减免政策的适用范围,可充分发挥债务减免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过程中的杠杆作用。

实现不良资产的再次剥离。人民银行的资料显示,中央政府在东北的金融问题将会考虑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使东北的金融环境从总体上有所好转。东北的债务问题是此次考虑的一个重点,由于东北各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特别是政策性专项贷款和上次剥离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不良资产彻底剥离,使各金融机构历史包袱越发沉重,严重影响制约其经营和效益。可利用中央的政策创造条件,为金融机构提供二次剥离不良资产的机遇,改善资产结构,增强经营实力与竞争能力。

争取适当放宽东北地区金融机构对优良客户的信贷审批权限。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步伐的加快,一大批新项目逐步落户东北,其中包括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和世界五百强大公司的控股公司,国家发改委专项审批的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共35个,总投资额为310.1亿元,银行贷款182.3亿元。如适当放宽东北地区金融机构对优良客户的信贷审批权限,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公开统一授信和内部统一授信的权限或开通东北振兴重点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可为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拓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重点项目提供宽松的营销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上一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定及其局限性 下一篇:调整基层现金管理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