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重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时间:2022-07-27 05:10:14

试论重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探索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庆为例,提出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即地域特色文化的弘扬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城市精神和形象的塑造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等,从而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重庆;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6-0054-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建设目标进行了初步阐释。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作用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重庆文化资源,发挥地域文化积极作用,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对推动重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域特色文化的弘扬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地域特色文化,也叫地方特色文化,是某一特定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明显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特定地域,都有其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比如别具一格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劳动者、生产工具、生活方式、民风民俗、饮食习惯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音乐、戏剧、杂技、美术、方言、传统。重庆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色尤为明显。这些地域文化资源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自我认同、价值观念、群体意识、精神风貌以及哲学思想的体现,是重庆自然风貌、文化形态、民风民俗、地域个性的浓缩。其中以红岩文化为依托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巴文化为依托的重庆人文精神、以三峡文化为依托的重庆移民文化情结是重庆地域文化的代表,对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以红岩文化为依托的爱国主义精神

红岩文化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陪都重庆创造的、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作为红岩精神的发源地,重庆拥有众多的红岩文化资源,其中红岩村、曾家岩50号、新华日报社旧址、桂园等南方局活动场所已辟为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优秀的中华儿女创作的一大批记载红岩精神的书稿、诗篇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红岩文化的重要载体。

红岩文化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广泛性等特点。首先,红岩文化具有时代性特点。当前,红岩文化的时代性集中表现在红岩文化积极倡导建设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上。其次,红岩文化具有创新性特点。红岩文化把共产主义文化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封建文化和殖民主义文化的包围和禁锢,立场坚定,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最后,红岩文化具有广泛性特点。红岩文化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文化,得到了群众的倡导和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逐步从重庆延伸到中国其他地区,成为跨地区、多色彩、多民族的新文化现象,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重庆红岩文化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具有重庆特色的品牌文化,弘扬以红岩文化为依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重庆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意义深远。因此,必须大力保护和开发红岩文化资源。第一,加强立法和规划。通过立法和规划对重庆红岩文化资源、历史文物、革命遗迹进行清查,确定保护责任以便有效保护。第二,加大红岩文化宣传力度。一些红岩文化资源知名度小,往往源于宣传力度不大,因此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以报告、展览、演讲等形式加以宣传,提升红岩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加大资金投入,把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有机结合。由于缺乏经费支持,许多红岩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把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相结合,对红岩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用甚大。第四,发展红岩旅游业。将红岩文化资源开辟为旅游胜地,一方面有利于红岩文化的弘扬,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民间资金用于红岩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二)以巴文化为依托的重庆人文精神

三峡重庆库区是考古发掘中发现巴人遗迹最丰富的地区。巴人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在科技、建筑、艺术等方面也独具一格。这些创造凝聚了巴人的智慧,揭示了巴民族的历史特点,并对重庆人文精神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重庆人文精神的形成受到巴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通过其特点表现出来。巴文化有如下特点:首先,勇敢尚武的民族性格。重庆地势险要,三峡地区尤为如此,迫使巴人形成了勇敢尚武的民族性格,以便有力应付自然环境的逼迫和外来势力的掠夺,由此形成了“聚之则生,散之则亡,合之则强,分之则弱”的观念。这种强悍的民族性格可以从三峡库区出土的巴民族历史文物中看出,在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中兵器最多,反映了战争的频繁和地理位置的重要,也反映了巴民族勇敢的精神情操和强悍的民族性格。其次,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中,乐器的数量,仅次于兵器,说明巴人爱好音乐歌舞,富含艺术修养,使巴文化艺术气息浓郁。再次,巴人在祭丧仪式、交通形式、居住方式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对重庆人文精神影响颇深。总之,在重庆人文精神演进过程中,尽管在各个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特点,但巴文化是其根基。如果无视巴文化的存在,重庆人文精神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以三峡文化为依托的重庆移民文化情结

三峡地区是华夏民族发源地之一,移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古代巴人首领率部族乘坐土船从夷水(今清江)西迁,到湘鄂西部定居,后来再迁移到川东建国,首开三峡大规模移民历史。元末明初和明清之际两次大规模湖广填川移民运动,在规模和影响上都是史无前例的。20世纪,三峡地区又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移民运动。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三峡地区由此成为战争难民的聚居地之一。二是70年代开始的三峡水电工程移民,从葛洲坝到三峡水利工程,以及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水电站建设,都牵涉到人口迁移,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巨大影响。不难发现,重庆移民运动历史悠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此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对重庆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形成了重庆移民文化情结。

重庆移民文化情结的核心是移民精神。它是在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与安置过程中,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培育和创造的中华民族全新的精神财富,是我国民族精神具体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广大移民以国家利益为至高利益,以民族大义为最高道义,舍小家为国家,勇于牺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全国一盘棋,对口支援库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共同奏响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的时代颂歌。在这场波澜壮阔、感天动地、气吞山河、彪炳青史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包含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内的三峡移民精神”[1]。重庆城市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以三峡文化为依托的重庆移民文化情结。三峡文化为依托的重庆移民文化情结是在完成三峡移民任务,破解世界级难题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三峡移民精神是红岩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全面学习三峡移民精神,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重庆城市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精神和形象的塑造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

重庆城市精神必须植根于重庆本土文化传统,并在其中孕育和成长,培育和塑造重庆城市精神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文化源头出发,全方位提高城市精神品位。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独特之处,文化的异质性尤为重要。而这种异质性必须寻之于源头。如前所述,重庆地域特色文化之红岩文化、巴文化、三峡文化均为重庆城市精神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三种文化亦即三种精神,是3000多万重庆人民通过他们的实践创造出的重庆城市精神内核。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必须坚持自我认知与对外宣传相结合的路径。其一,城市精神的培育,需要通过市民接受其文化传统并受其熏陶和影响,内化为自我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前提。其二,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目的是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因此对外宣传不可或缺。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演出、展示等方式将是扩大重庆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内核,城市形象是城市精神的外显。因此大力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同时,必须使之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以深化市民的城市精神意识,并促使城市精神顺利向外推广和传播。“作为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代表,城市地标象征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对内,它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民的精神象征;对外,它是异地人民认识这个城市的最直观的标志物”[2]。 加快城市形象传播,必须以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为前提,以建立符合城市精神的城市地标为基础,以娴熟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重庆文化凝聚力。

三、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重庆市直辖以来GDP发展速度一直保持10%以上,为综合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亟需加快。据重庆市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重庆本地市民中,34.3%认为重庆文化氛围较浓,外地市民中,有32.2%认为重庆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较好,但就整体而言,重庆城市文化竞争力较弱,不适应经济发展步伐。重庆文化竞争力不强,主要源于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将其有效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提升其文化竞争力。

首先,以发展重庆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重庆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巴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码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比比皆是。关键在如何转变此类文化资源为优势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到目前为止,重庆文化产业建设也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巴国城,成功将巴文化与汉唐文化有机结合,融合旅游、商业、文化等多种元素,成为“巴文化”最大展示中心。发展重庆特色文化产业,必须加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重庆尚未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需在政策上加以积极支持。同时,满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资金供给,尤其是有关巴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对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扶持和加快其发展。

其次,大力扶植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积极扶持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展,有利于重庆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正如重庆火锅文化在全国影响力的增强需要秦妈、刘一手、德庄等品牌一样,重庆红岩文化、巴文化、三峡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等都需要扶植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整合和优化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知名度和竞争力。为此,需把政策扶持与市场介入有机结合,鼓励不同行业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组建跨行业文化产业集团。比如大型饮食集团与文化产业集团结合,组建饮食文化集团,共同开发重庆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给予中小文化产业支持,使之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迅速成长。

最后,把高科技运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科技推动力、文化创造力、商业运作成为现代文化业发展的三个动力机制”[3]。与传统文化商业相比,现代文化产业在高科技的运用,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满足人类各方面文化需求上更具时代特色。高科技运用于文化产业运作之中,对科技产品在文化领域中的产业化和文化市场制高点的占领意义深远。高科技运用于文化产业当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高科技制造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化奠定基础;二是通过高科技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迅速有效的到达群众手中,使之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全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肖长富.培育重庆人文精神与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J].重庆行政,2006,(6):48.

[2] 牟延林.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风貌、精神内涵及城市精神的培育[J].重庆社会科学,2008,(3):77.

[3] 黄晓梅.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4):80.

上一篇: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中国书法家 下一篇:乡村词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