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是主角

时间:2022-07-27 02:45:01

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是主角

学生办论坛谈天下事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师生中间,广为流传着一句话:“不参加‘翱翔特别论坛’,你的青春白费了。”验收当天,恰逢京源学校第28、29期的“翱翔特别论坛”同时开幕,一个主题是“中国出了个―纪念主席诞辰120周年”;另一个是“向‘中国梦’进军―高中生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畅想”。

“的聪明才智像大海一样广博,军事谋略更是深不可测……”只见台上的同学满怀激情地演讲,或一人独挑大梁,或两三人一起在台上分组讲述。台下师生则齐刷刷地坐满了整个报告厅,同学们凝神听讲,时不时还在本子上记记划划。

据介绍,该论坛由教师发起,最终以学生自由演讲的形式呈现。该论坛自2011年3月11日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多期不同主题的论坛,其中包括:日本大地震、南海问题、争端、神八神九天宫对接、北京PM2.5与雾霾等社会热点话题。

数独世界中练就“最强大脑”

在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社团文化建设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并非社团数目、种类,而是借鉴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的友善用脑理论,成立的诸如数独、围棋、魔方、七巧板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社团。

每周五下午,孩子们可以跑班训练,自由选择自己想参与的社团,他们在围棋对弈中谨慎前进,在魔方摆弄中思考破解方阵,在七巧板拼接中变换各种图案……“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并围绕特色主题依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系列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发现能力的实践活动。”

在校长陈金香看来,每个学生都是天生学习者,拥有无限的思维潜力。

将八个节日主题发展成课程

“扬长教育就是摒弃只用学业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师生的评价方式,在遵循‘尊重差异性与可塑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石景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叶艳首先向验收组专家阐释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扬长教育”理念。

“每月一节”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扬长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包括音乐、体育、科技等在内的“八个”节日主题活动是学校一门独特的综合课程,“它承载着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搭建起的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固定成“标识”

在潞河中学,很多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会被固定下来,为的是“让它们形成传统,产生影响力,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标识”。

据了解,学校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都要介绍荣誉升旗手,通过他们事迹的介绍鼓励全校师生主动学习;每学年开学典礼上全校师生公开承诺让学校精神在师生心中永驻,“那一天大家会一同聆听红楼钟声,一同吟唱校歌。”校长徐华说。

每年4月,潞河中学都将迎来全校范围的“感动潞河人物评选”,全校师生投票选举出十位学生并在5月4日举行颁奖典礼,“这样做是要让校园里所有美好的精神在师生里口口相传,成为学校打造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九类特色课程”―培育学生为“全人”

在北京市第九中学,有很多颇具特色的课程。有政治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开发的题为《庄子与普希金―尊重与传承》的政治、语文跨学科、跨年级整合的课程;有为开展“模拟联合国”开设的模拟会议流程、文件写作、谈判技巧运用等连环课程;有充分利用学校独有地域优势,开展的“京西古道―模式口文化”特色课程……如此庞大复杂的课程体系,其实归根结底是两个字“全人”。

“‘全人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包括尊重人、尊重人的差异,以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创建富有吸引力的、富有人文关怀和个性的学校文化。”北京九中校长林乐光首先向验收组介绍了“全人教育”的内涵。据介绍,在此基础上北京九中着力构建了包括身心健康课程、责任感课程、文化基础课程、持久学习力课程、审美课程、文化传承课程、国际视野课程、领导力课程、信息素养课程在内的九类课程。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4.3.5)

上一篇:燃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 下一篇:建筑结构改造设计和加固技术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