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官司看如何避免新闻侵权

时间:2022-07-27 02:39:53

【前言】从新闻官司看如何避免新闻侵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按照侵犯他人名誉权处理”。在本案中,报社关于“真实善意”的辩解显然缺乏说服力。首先,报社违...

从新闻官司看如何避免新闻侵权

新闻官司中,记者和新闻单位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新闻单位和记者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时,加强自我保护就显得特别重要。

表扬稿也可能吃官司

某报在一篇正面报道中,对一家企业现任领导班子的成绩作了叙述,但不想因文中一句“他们采取措施,治理由于前任负责时经营不善留下的烂摊子”的话惹出祸事,前任负责人认为自己经营期间并非经营不善,留下的也非“烂摊子”。于是,以文章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到法院,后来虽经调解撤诉,但报社为了这句话打了几个月的官司,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种贬损别人以突出表扬对象的写作手法使记者栽了“跟头”。所以,表扬稿失实,也可能构成侵权

涉及隐私,真实、善意不能成为免责理由

2005年,某报未经同意,在报道中刊发了艾滋遗孤的大幅面部特写照片,其真名、曾用名及其已去世的弟弟、父母的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其他隐私,违背了采访时不用当事人照片及真名的约定,这名孤儿的监护人状告该报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该报以“出于善意,报道客观真实”,目的是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为由进行辩解。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该报的报道已经构成侵权,判决该报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两万元。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按照侵犯他人名誉权处理”。在本案中,报社关于“真实善意”的辩解显然缺乏说服力。首先,报社违背了采访时保护采访对象隐私的承诺,丧失诚信并违反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其次,采访的对象并非官员和公众人物,被采访者没有为了公共利益放弃隐私权的忍受义务;第三,公布其照片和隐私与公共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涉及隐私,即使是真实的、善意的,但未经当事人同意,也会构成侵权。

公众人物“容忍”也有度

2002年6月16日,《东方体育日报》刊载《中哥之战传范志毅涉嫌》一文,后来作了连续报道,6月21日又刊出《真相大白:范志毅没有涉嫌》,对整个事件作了报道。7月,范以《东方体育日报》6月16日所载的文章侵权为由,到上海市静安区法院,要求报社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2002年12月18日,静安区法院一审判决范志毅败诉,判决书首次引入了“公众人物”的概念,法院认为,“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个判例,就产生“公众人物”有“容忍义务”而其隐私就不受保护的想法,恰恰相反,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公众人物的“容忍”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是是否与“公共利益”有关。如今,“实际恶意”的原则,“公共利益”、“公共兴趣”(这里的“兴趣”指的是“合理兴趣”)的标准,已成为公众人物隐私权被普遍认可的容忍义务。因此,新闻报道在涉及公众人物的隐私时,应当严格地把握好这个度。

评论可以但须公正

2003年夏天,一个署名“老饭桶”的网民在某公司经营的“点评网”上对另一家公司经营的饭店和餐馆发表了带有侮辱性的点评,由此引发了多起名誉权诉讼。法院审理后认定,某公司对其经营的“点评网”承担名誉侵权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而新闻单位的批评、评论则要求内容基本属实,无侮辱内容。如主要内容失实,则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这就为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批评和评论确定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即是否进行了诽谤,有无侮辱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否失实。

真实准确不惧官司

1989年,《四川工人日报》报道过一起工程质量事故,呼吁有关部门依法办事,严肃处理有关责任者。可是,直接责任者之一的工程指挥长不但极力为自己开脱,推卸责任,两年以后还以名誉侵权为由,状告报道“严重失实”,侵害了他的名誉权,要求为他“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一审原告胜诉。因坚信自己遵循了公正依法原则,记者和报社上诉后二审胜诉,讨回了公道,成为四川首起媒体胜诉的新闻官司。

当然,记者的自我保护要注意的方面还很多,如“据官方”可免责任但需真实准确;未经法院判决不能定任何人为罪犯,写稿中切记勿犯“有罪推定”的错误;未成年人需保护;不到现场不写稿;要有证据意识、防范意识等,这里不再赘述。

(作者单位:四川工人日报)

上一篇:济南某大剧院工程噪声及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SQ—80/75B型无极绳绞车在复杂运输条件下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