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时间:2022-07-27 01:50:20

浅析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论文关键词:军队知识管理 网格环境 学习型军队 知识型军队

论文摘要:在对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二维模型,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的动态协作框架模型,即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的“两冀一核心”框架模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军事领域中的知识储量越来越多,知识军事时代也同时到来。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战斗力,未来的战争是知识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必定是知识占优势的一方。为了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必须研究军队中的知识,把军队知识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管理也是兴军之道,管理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21世纪的军队管理应该围绕军队知识管理展开。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21世纪是网格的世纪。网格被视为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它所提供的较高透明度的知识交流系统将知识孤岛变成知识网络,将促使知识管理发生一场革命。

网格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快捷、方便和透明的知识交流平台,未来的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将是基于网格技术构建的。未来军队知识管理系统也要充分考虑网格技术的影晌,也应是基于网格技术的系统。一般来说,理论研究相对于实践应该具有前澹性、超前性。本文选择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作为研究课题,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1.军队知识管理概念探讨

1.1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一词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仍是一个未有明确定义而取得共识的概念。不同的人对知识管理强调的侧面各不相同闭。有的从管理对象定义,有的从功能定义,有的从行为定义,也有的从目标定义。可以说,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人们的脑海里,是人们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就是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互相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

1.2网格的定义“网格’这个概念是最近l0年出现的,指为高级科学与工程应用而集成的、分布式的计算基础设施,是动态多机构虚拟组织协同资源共享与问题求解。网格计算不仅能提供跨组织的、远程分布式的、资源存取,而且各种资源共享关系的建立极其灵活便利,资源范围可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到对等模式。

作为网格先驱之一的美国lan foster指出了网格的三个主要特征:资源共享,动态配置,协同工作,不存在任何集中控制;b. 使用标准、通用、开放的协议和接口;c.高服务质量,包括晌应时间、流量、可用性和安全性。

1.3军队知识管理的定义军队知识管理是对军队知识资源和军队知识处理过程与相关事物及其联系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军队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促使军队知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军队的知识力,以及由知识转化为战斗力的能力,确保军队职能的有效发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军队知识管理以军队知识的共享利用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军队知识管理促进军队组织中两种形式知识的相互结合与转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群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结合化),以及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内化),以知识共享与创新为核心。军队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准确而详细地对军队知识资源以及相关处理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的编码化管理和隐性知识的人物化管理,同时也要对影晌军队知识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消除不利影晌,围绕军队知识共享和创新这个核心构建知识管理网络平台与创建适应军队知识共享与创新需要的学习型、知识型军队组织。

2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2.l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二维模型根据对以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框架的分析,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一维的,而笔者认为用一维知识管理模型反映复杂的知识管理问题是十分不够的,而应该用二维、三维或更多维来描述知识管理问题。这里给出一个二维的、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模型,它包括过程维和目的维,如图l所示。

该模型的二维是过程维和目的维。模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知识管理过程。每个知识处理活动的目的又都是为了和便利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

2.2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框架模型根据上述二维知识管理模型和本文作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这里给出一个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即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两翼一核心.模型(见图2)。

一核心是指知识管理围绕知识的共享与创新进行;两翼分别指构建基于网格的知识管理平台和适应网格环境的快速学习型知识型军队组织。前者是技术保证,后者是组织保证,共同保证知识管理活动顺畅有效地进行,共同保证军队组织中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实现,是军队知识管理成功与腾飞的两个有力翅膀。

2.3基于网格的军队管理框架模型的特点

2.3.1重视创新性程序,建立动态业务系统。如果把知识管理系统定义为一种共享知识的封闭式空间和组织惯例,那它不过就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而已。这种系统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即它忽视了组织中的情境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一个组织只有建立起动态业务系统(dynamic business system),才能真正有效(effectively)和高效(efficiently)地创造并应用知识。动态业务系统一方面能将结构要素和程序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开放性,因而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情境。业务系统的目标是使那些分散的组织流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形成高效的组织惯例;动态业务系统的目标是发展创造性程序以不断地创造和应用知识。适应情境变化并能够实时处理知识的创造性程序综合了组织中的硬技术和软技术,班括了共时过程(synchronic process)和历时过程(diachronic process)。

军队知识管理系统必须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不断发展才能促进知识外化和内化的创造性程序。尽管硬件系统能够促进和支持组织中深度对话和即兴创作,但它们毕竟不能包含组织情境。隐性知识和对‘场.中情境的利用更需要个人的能力、行为和方法。软系统综合了“场.中的情境,因而能够通过创造性;程序—包括深度对话即兴创作以及共享的认识方式等来发现目标。

深度对话系统(systems for dialogue)是促进知识外化所必需的程序。这种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促使隐性知识明晰化和共享的惯例。要实现隐性知识共享,仅仅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保持属尔的接触是不够的。深度对话系统能帮助他们开展实际的、面对面的互动,从而获取全面的感官认识和心理一情绪反应(如高兴、轻松戴不安),传递隐性知识,创造情感知识资产。

即兴系统(systems for improvising)通过动态的共同创新(co一creation)过程整合了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技能。个人之间对思维模式的共享是通过高密度的深度对话,即共同行动、思考和使用创造型评议来进行的。这里以‘即兴创作’弧“人为干预’作比喻恰能揭示出它们的最大优点。竞争和嬉戏、结构和开放性、新手的看法和专业经验、内省和外向等等,都可以增强组织人员的意外发现能力和促进目标的自我出现。因此,军队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发展资源多样化的组织环境,鼓励知识互补弧能力互补的个人进行合作以促进即兴创作。

2.3.2倍养共享认识方式,注重协作性知识共享。协作性是指在恰当的时间运用适当的资源对组织的活动进行协调并在这些活动展开时确保这些资源彼此联系。有关协作问题的例子包括:将参与者们的知识和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知识在参与者们之间的传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执行支配着知识处理活动的结构;知识管理活动所需财政资源的分配和为参与者们分配基础工作任务。一个组织中的知识管理活动受到上述我们所强调的这些问题的弧烈影晌。

3结束语

军队知识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基于网格的军队知识管理更是一个鲜有论及的新的交叉性课题。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以知识管理在军队管理中应用为目标,研究成果可以具体应用于基层部队、军队院校等,为部队的知识管理的实施,对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军队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和后发优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浅谈贫困地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下一篇:《功夫熊猫》中“阿宝”成功的管理学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