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请走下高高的讲台

时间:2022-07-27 01:50:08

老师 请走下高高的讲台

摘要: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情绪轻松,思维便敏捷活跃,想象丰富,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去认识和把握所学东西。同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更加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究疑难,获得知识,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94-02

多少年来形成的一个习惯,老师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居高临下地审视着学生,向他们传授知识。尽管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辛勤教育下,学生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学习的学生,沉闷和紧张使他们心理负担增加。他们感受不到老师的亲切,有的只是“师道尊严”;他们钦佩老师的博学、敬业,却体会不到师生之间的融融之情。教学中的不民主不和谐,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老师难以拉下面子,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举手越少,发言越少,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不言而喻,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为在一种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情绪轻松,思维便敏捷活跃,想象丰富,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去认识和把握所学东西。同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更加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究疑难,获得知识,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去创设这种民主气氛呢?

首先,要树立教学民主观。教师,就年龄而言,是学生的长者;就知识而言,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但是教师肩负的职责并不意味着在人格上也高于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比学生年长,知识多,社会经验、阅历丰富,但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更何况,“不耻下问”“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教师中心主义”,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在这里,魏书生老师有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一是随时检查消除自己的“教师中心意识”,坚持学生是主体是主人的意识。二是坚持凡事与学生商量,像魏书生那样小到看电影拿不拿凳子,大到教学决策都与学生商量。三是老师要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魏书生说:“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原原本本地向学生敞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好接近的,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不管多么淘气的孩子,他们往前一站,当老师的就得钻到他心里去,钻到他心灵世界中去。”四是善于在学生头脑中寻找老师的助手。每个学生都有上进的一面,教师只有善于帮助学生壮大上进的一面,壮大真、善、美的力量,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找到自己的助手。

其次,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会取得成果。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否形成,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更为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以真情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伴随这种关系的形成,学生就会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珍视它,允许它合理存在,而不是用既定的思维范畴去“框”学生,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让它存在,受到肯定,这就是一种尊重。学生必然回报更多的“不同”。

再次,要运用民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指导学生学习。要知道,指导并不等于指挥,如果学生以被动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听命于教师的“摆布”,那么,教学民主仍然只是一句空话。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学,教师要“简政放权”,把课堂的评价权、作业的评价权和平日表现的评价权等部分或全部地交给学生。比如有限度地把作业,诸如抄写、默写、听写、背诵等交给学生们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同时使用相应的监督手段,即不定期抽查、统批、了解情况、听取反映等,及时纠正个别不良行为。

教师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面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用耐心的启发、热情的语言,传导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为犯错误的学生撑起一片绿荫。唯其如此,学生才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敢于对老师,对教材提出怀疑和批判,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此,教师若选择民主的教学方法,便会帮助学生摆脱心理上的被动感,引导学生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最后,重视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现实中,学生越大越不爱回答问题。其实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扬鼓励,就等于多给了学生一分自信,也就等于在学生走向成功的路上多注入了一份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视情感交流。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简单地否定,要善于引导。还有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发表不同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实践新课改的今天,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高高的讲台走下,站到学生中间去,真正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成就会更加辉煌的!

上一篇:树未朽腐便为材 下一篇:浅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