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零部件 生存者得天下

时间:2022-07-27 12:49:04

建国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更加迅速,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年伊始,在对汽车产业进行大回眸、大展望的同时,无论从应对全球采购挑战还是从壮大汽车工业本身来看,零部件企业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只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了,才能保证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的连年递增,造就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

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都是为卡车配套,80年代技术含量上升,开始为轿车配套,90年代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发展至今开始向全球采购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制造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的有5000家左右,而每月产品销售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占到15%左右,达到了为商用车配套完整零部件体系、为轿车配套一般零部件体系的水平。零部件产业以在汽车工业中35%~36%的比重,占据了汽车的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这使得中外汽车巨头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汽车电子等毛利润较高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因此也在此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繁荣,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可以说,今年来汽车产业大跨步发展,零部件产业功不可没。但是,随着原材料的日渐减少、成本上升和竞争激烈的双方面压力,零部件产业的利润正在逐步的压薄。

利润压薄与竞争加剧的夹缝

2005年以来,以轿车为代表的整车利润和销售速度持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零部件产业出现10年以来的首次利润下降。

进入2006年,钢材、油、煤等原材料出现世界性涨价,有的甚至成倍地涨,钢材价格的上涨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铝和其他原材料的价格、运输成本、电价亦不断上升。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普遍上涨,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整机企业的零配件采购价格普遍下调,作为中间环节的零配件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车型增多,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情况下,整车需要不断地降价,汽车制造商每年被迫削减汽车价格,年均降幅为10%,许多商家尝试把这个负担转交给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迫使供应商降低成本。因此,越来越深的降价漩涡不仅将整车制造商深深卷入,更使零部件企业感到了被动降价的阵痛。主机厂把因市场竞争整车降价的压力转嫁给零部件厂,零部件厂面临主机厂压价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使零配件企业处于两方面的压力的夹缝艰难前行。如此一来,靠劳动密集以及低价格打天下的企业将面临着转产或者倒闭的危险。

2007年,原有的本土零部件产业不仅要面对利润降低、自主开发能力较低等原有难题,还有迎接三股新势力强势入侵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有实力的国内原材料企业开始涉足零部件产业;IT巨头们也开始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国外小企业将以联合协作方式分食国内零部件业利润。

入世以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006年7月1日,我国汽车平均关税降至25%,零部件关税降至10%,中国零部件行业进入人世后过渡期,跨国零部件巨头加紧了在华扩张步伐,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达500多家,跨国零部件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0%以上。德尔福在中国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投资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15家企业,销售额达10亿美元;博世公司在中国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在华设立了10个代表处、5家贸易公司、18家企业,销售额达到14亿欧元……国际知名零部件集团已经形成从开发研制、培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体系,并开始按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从参股向控股转变,从合资向独资转变,从占据市场向垄断市场转变,外商投资中国合资企业的形式正在悄然转变。因此,一些长年的经营不善的国有汽车配件厂以及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未来将面临淘汰或被收购。

进行兼并重组 发展核心技术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规模小、集中度差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还欠缺一定的实力与外资汽车零配件企业竞争。中国的外国零部件企业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专利和独有技术,加上生产规模大,销售网点众多,因此在于供应商与整机厂的谈判中能够占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国内企业积极通过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来缓解压力,但由于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效果不佳,为了形成规模性的成本优势,优化产品结构,零部件企业之间将不可避免的进行兼并重组。

近几年外资在零部件行业独资、控股的企业增多,如广州丰田发动机公司日方占70%股份;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大众占60%股份;伊顿电子(中山)有限公司伊顿占51%股份;金杯统一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韩国统一重工占51%股份等。由于欧美、日韩跨国零部件公司随整车相继进入中国,其管理先进、技术领先,加之其极力延续原配套关系,使中资零部件生产企业难以进入整车配套市场。因此,兼并重组是不可避免也是必须的。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目前基本是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市场,今后的零部件行业也将是一个国际大组合。唯一的发展途径就是正视差距,国家、行业、企业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主动参与重组兼并,提升整体竞争力。我国只有加大扶植力度,加大研发力度、生产自由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要在市场的指导下企业之间进行整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有实力与外资企业争夺我国现有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设施。企业年开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1.5%左右,而发达国家为3%~5%,甚至达到10%。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应为整车企业的1.2~1.5倍,而我国只有0.3倍以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是关键部件的研发能力。零部件企业不仅要从本行业的研发人手,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还要参与整车产品的同步开发过程,介入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以提升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关键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并努力进入到国际零部件采购体系当中。选择几个区域作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通过产业之间的重组、衍生,形成资金、技术、产品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内零部件产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实现规模经营,多品种配套,特别

是要紧密配合整车企业品牌建设战略,通过共同合作,提高竞争力,逐步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成本、品质、高新”的A级形象。

全球零部件洗牌 机遇来临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达500亿美元,其中70%计划瞄准中国。数据显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已经是美国零部件的第五大供应商。据估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将会达到35%的年增长率。2010年之前,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额将达到400亿美元。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使这些地区成为潜在的巨大汽车市场,也为跨国公司调整产业链提供了最佳机会。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逐渐增强,这使其能得到更多机会加入到国际性的购并和重组浪潮中。

近几年,在零部件体系中,三菱、博世、德尔福、伟世通等国际巨头纷纷向海外扩军,并冲击着中国零部产业。从2005年,通用汽车公司全球1700家供应商精减了500家,德尔福公司也计划将供应商从4000家精减到700~900家。有关人士判断,当前国际正面临新一轮汽车产业转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次产业格局调整的机会,及早地进入到汽车零部件国际采购体系当中。另外,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越来越重,使欧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全球采购增加,也将数以亿计的市场带给中国企业。

汽车市场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进口配额的取消、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服务贸易的开放都将加快外资、国外产品和服务的进入,汽车产业全方位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几年,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组趋势将不断加强,发展壮大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会走出去,到世界市场上去寻找另一片天空。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希望中国零部件行业能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建立起完善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支撑体系。

上一篇:2007赛车经济元年 市场“钱景”看好 下一篇:商用车市场2006盘点及2007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