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时间:2022-07-27 10:03:42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摘 要】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自身更应认清自我、积极探索,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定位 发展思路

一、正确认识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定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功能定位决定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定位和自身发展的定位。从现状分析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应注重特色发展。在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求生存和发展,做强升位。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权衡利弊,正确选择,尤其在扩大规模方面,一定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以保持学校的协调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可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家庭、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不够准确、不够清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误区。从办学体制上看,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招生困难与无序竞争等问题。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仍然存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分,资源配置体制不顺,造成了目前职教资源的相对“固化”、“狭化”和“僵化”。从教育教学来看,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落后、教学体制不灵活的问题日显突出。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吻合程度不高,在专业建设上搞小而全,低水平简单重复,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在专业设置上出现方向性失误和盲目无序性;所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学历水平较低,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较为落后,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从人们的思想观念来看,我国有着浓厚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人们倾向于追求高学历,更愿意选择普通高中教育,继而再接受高等教育。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政府财政拨款偏向于普通高中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呈夹缝型,办学投入不足。与高职高专相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较差,财政投入有限,市场竞争中办学成本又不断上涨,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负担很重,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从发展角度看除了自身努力外,可通过寻找多种途径推进发展,资源整合。在办学资源和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做大做强,整合做大地方职业教育,这是加快发展的睿智之举、多赢之举。通过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推进高职高专的发展,如有的地方成立了专门的“融资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院校的建设资金。

二、树立先进科学的办学思想

创新办学机制,拓宽办学渠道。要彻底转变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状况,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中等职业学校还应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动态发展模式,进行校企联办,走联合办学的共同发展之路。

开拓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及学校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来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让公众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概念、种类、地位与作用、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以及社会对其所培养人才的需求状况等,推介办学先进典型,使社会公众加深认识;也可以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适当加入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种类。加强特色建设,优化专业设置。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等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瞄准市场优化专业结构,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按照社会需要,巩固主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创建新兴专业,重构课程模式,立足职业素质,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既强调集合一群相关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也重视选择一个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奠定发展后劲的基础,侧重于全面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某一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的技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让受教育者掌握从事某一类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和能力。

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多渠道引进人才,扩大视野,以提高课程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往往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缺乏共同探究的热情。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的单向传递和学生的单向接受,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致不能完全地被调动起来,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态度和行为,较多地局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加强师生沟通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做出独立的判断。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师生间的良好交流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障,能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提供精神力量,是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因。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邱国华.2000-200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2]曾琪,陈向明等.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3]伍琼.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2).

[4]翟海魂.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5).

上一篇:旅游专业职高生的就业现状及研究对策 下一篇:浅析中职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