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短缺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27 08:50:38

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短缺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申报学校的科技基金项目,得到学校的资助,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常州市的部分大学生及企业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调查方式经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短缺问题解决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企业人才短缺 对策

1 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短缺现状调查

1.1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再是一个局部或仅限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进入2010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屡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已达630余万人,社会压力很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失业率将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甚大。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

1.2 企业人才短缺现状。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一些地方、行业甚至出现了暂时过剩的现象,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流失严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将才帅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最稀缺”的资源,所有的人才争夺战都是围绕争夺高层次人才展开的。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6000万,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老化现象严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

2 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就业难二大原因。从我们搜集回来的有效调查问卷,我们经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短缺的如下原因:

2.1.1 大学生在校自我准备不足,自我定位不清晰,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不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到了大四才开始为自己的未来作准备。我们在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能够考上大学,在中学期间拼命学习,上了大学之后就以为一切有了保障,得到了解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来应付考前突击和自我娱乐。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很多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一旦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

2.1.2 大学生期望过高,现实无法达到,在校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企业工作之中。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且现在大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薄弱,有的甚至仅仅停留在考前的一个星期的突击上面,掌握不精自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这样用人单位也便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2.2 企业人才短缺三大原因。

2.2.1 高校年复一年的扩招。随着高校年复一年的扩招,尽管是缓解了部分就业压力,使更多的人得到了深造的机会,可是另一方面,高校学子的质量却在下将,高科技人才匮乏,本科,高学历人才却泛滥成灾!

2.2.2 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的错位。通过上网调查以及我们亲身的经历可以发现,有些专业可能在今年比较受欢迎,那么就会有很多学生报考这个专业,很多没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也竞相开设此专业,那么很有可能本来比较受欢迎的专业在几年后就成为了滞销专业。现在的国贸专业,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这样不仅使得选择此类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难题,也使企业在招人时选择性下降。

2.2.3 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供求矛盾加剧。从近年来的人场市场的供求现状来看,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程度尤为严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毕业的人才却只能待业家中。

3 结论与建议

3.1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

3.1.1 从大学生自己角度分析。

①在其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应该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自我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②大学生应该降低自己的期望,认清当下的形势,在自己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选择相对比较满意的职位,现在并不是我们挑企业而是企业挑我们。

③在校期间利用起一切可能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决不能做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把握好时间充实自己。

④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积极得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活动,有任何的想法及时找人沟通。

3.1.2 高校做出合理的改革。

①不能只顾着一味的扩招,而不顾扩招的后果。应在保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扩招计划。

②高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③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贯穿余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积极引进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让学生对于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在是陌生问题。

④学校内部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重理论,请示件,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色、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综合实力也有很高的层次。

3.1.3 企业观念应做适当调整。

①企业应该适当下调对于大学生的要求,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不能之一味的强调大学生要拥有“社会经验”。

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岗机会。

3.1.4 政府部门尽到其应尽的职责。

①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同时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问题。

②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人才在市场上的有效流动。

③政府应该对未能够顺利就业的人提高帮助力度。培养一名大学生,政府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只有把他们放在合理的岗位上,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3.2 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途径。

①建立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是解决人才,特别是长期发展最有效的办法。

②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人才引进政策,吸纳成熟人才。

③通过猎头公司,重金奖赏,多渠道猎取高级人才。

④对基层员工的再教育,提升他们的实际锻炼能力,及其综合能力。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实践锻炼的机会。

⑤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笼络人才,挖掘人才,发觉人才。

4 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是要经过各方长期协调配合才能有所成效的难题,希望各界能够引起更高的重视,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业生涯规划(第三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5-19

[2] 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九大原因[N].广州:信息时报,2006

[3] 大学生就业难的七大深层问题[N].北京:搜狐教育,2010

上一篇:食品分析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分析 下一篇:腾讯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