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怪圈”: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突破

时间:2022-07-27 07:50:52

“同质化怪圈”: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突破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与竞争模式的问题凸显,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对此,应全面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以差异化发展的思维顺应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

冲击与挑战

商业银行的同质化经营与竞争模式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变革的要求,不仅导致单家机构压力加重,而且也会加剧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同质化经营和盈利模式受到冲击,银行业谋求差异化发展转型压力也加大。根据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利率市场化初期,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将大幅上升,存贷利差收紧,甚至出现存贷利差倒挂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片面追求存贷利差的同质化盈利方式,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将会面临更大考验,迫使各家银行尽快挖掘新兴市场、业务和客户群,探索资产优化配置方式,拓展差异化发展空间。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需根据产品特点、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及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竞争方式由原来的资产规模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更有能力获得价格的主动权,甚至可能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聚焦大型优质客户的同质化经营方式将不再适用于中小商业银行,中小银行为寻求生存,不得不需要拓展其他客户群,银行将进入多样化、精细化发展的时代。

拼规模、抢份额的经营理念不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新环境,各项功能齐全的银行将不得不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开展专项业务,专业型银行机构将在竞争中分化出来。一些同质化模式未能突破、战略定位不清晰、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机构可能会面临倒闭和被兼并的危机,这不仅将造成单家银行存款人存款不保、利益受侵,而且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信心。

同质化风险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大,市场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同质化风险是众多不同的银行业机构基于同一制度规则要求、相近的思维模式或认知模型预期而采取相同或类似行为。这类行为的作用力方向基本一致,不能彼此抵消,形成金融系统内部的正反馈环,强化了放大作用,在正的一面会催化金融泡沫膨胀,在负的一面会加剧金融危机冲击的恶性循环,两方面都使系统缺乏收敛性,增加了系统性风险。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价格波动幅度更大,在改革不到位和尚未达到市场价格均衡的情况下,市场投机行为增多,某一类产品、市场、客户出现风险性事件后将对各行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金融稳定。

长远发展机遇

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利率配置资金,突破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将“先抑后扬”。

为银行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闻名于世的ATM、电话银行均是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期间诞生的。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一是将促使银行由过度倚重存贷利差向非利息收入并重转变,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中间业务领域开展竞争;二是有助于推进市场细分和客户结构调整,集中资源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提高在某类细分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精细化、差异化定价机制将逐步走向正轨

随着利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增强,银行需要根据不同产品和业务的资金成本、同业竞争、客户价值及目标利润水平等因素精确核算、自主定价,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的市场化属性将更加明确,自由竞争程度进一步提高,逐渐构建出阶梯状的产品风险特征,银行机构的定价自主性和定价能力不断增强。

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能力提升

利率放开后,资金价格(利率)将发生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利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利率水平能够迅速反应资金双方供需力量的对比,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二是利率干预机制的市场化,不再通过行政命令直接干预利率,而是运用再贴现率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市场工具来引导市场利率。这将促进形成动态均衡的市场价格和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机制,为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

如何适应利率市场化,是上至顶层设计下至产品开发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宏观层面上,建立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并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保护措施不可或缺,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金融体系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中观层面上,建议由监管部门通过牌照管理、市场准入、监管评级等,抑制粗放、鼓励特色,对处于经营转型期的银行适度提高监管容忍度,发挥监管指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微观层面上,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主体,更应积极立足新环境、新状况,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具体而言,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转型方向多样化。一是可以根据政策扶持需要,分化为商业化银行和普惠制银行,商业化银行按照商业原则开展经营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普惠制银行由公共财政提供补贴或专门的扶持政策。二是可以根据功能发展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化为全能型银行和功能型银行,既有国际一流的大银行,也有扎根地方的小银行,既有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银行,也有专注于为某类群体提供某类特色服务的银行,通过市场化助推构建多层次银行业体系。

股权结构多元化。一是对于全能型银行,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的趋势,监管政策应鼓励其适当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其转型发展,改变地方政府干预银行经营、公司治理形同虚设的局面。二是对于功能型银行,为防止其股权过于分散、目标难以统一,甚至出现“内部人控制”局面导致短期利益行为的发生,监管政策应鼓励其坚持特色,做精做专,基本上不鼓励其引入战略投资者,以限制其脱离自身实力、定位的盲目发展和扩张。

市场定位差异化。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比较优势明确改革方向后,要立足本行特色,锁定市场定位。例如,小微企业专业银行专门服务小微企业,可包括目前主要从事小微企业业务的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三农”银行专门服务农村客户和农业生产,可包括目前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社区银行只为一定区域提供银行服务,现有的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可分别成为城市和农村的社区银行。通过细分市场,在有效解决社会特色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开拓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空间,并为差异化、专业化监管奠定基础。

产品服务特色化。不同银行在发展规模、基础、实力方面有客观差异,应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开发一些针对性强、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其实现途径可有:一是技术、功能差异化,以技术为支撑提供专业化、高品质服务;二是质量差异化,具备更高更安全的内在品质;三是高附加值差异化,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例如,针对出国需求,面向留学、旅游、探亲、商务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针对养老需求,开发对应的理财产品、养老基金等个人养老产品等。

风险管理专业化。一是提高差异化定价水平,将标准法定价与差异化定价相结合。确定存款利率时,深入分析资金的供需状况、资金成本、期限结构、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变化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时,按照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利率优惠、提前还款以及违约概率等方面。二是成立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增强对利率风险的预测和对冲能力。三是借鉴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例如,发展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如何蜕变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下合理养老金支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