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7 07:36:15

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将戏剧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开展创作性的戏剧活动,能够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佳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从而提升课堂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戏剧元素 应用策略 分析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而将戏剧元素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就是必须结合课文的特点,用语言、肢体、表情等形式轻松、愉悦、有理念地表现课文故事或情节,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或情境内容进行感受、想象、开拓与发展;同时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借鉴戏剧开场导入新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年龄较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教师应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以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

例如:借鉴我国古代戏剧的“副末开场”――“副末”角色以简叙故事或向观众提问的方式来给观众介绍剧情概要,或者是做一番表演以引起大家注意。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充分借鉴和挖掘戏剧开场的手段、趣味性等,声形兼备的导入新课,提炼为直观、故事、悬念或游戏等导入类型,从而丰富导入语类型,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二、借助戏剧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戏剧表演中,演员往往会依据自身的戏份,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临场发挥,力求给导演与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其中也不乏“神来之笔”的佳作出现,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可效仿这一戏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留下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学生在“不跑戏”的前提下“另辟蹊径”,创新、开发新台词与新角色,并对其给予肯定。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补充句子的练习题,如:鲜花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时答案就会五花八门,如:鲜花满院、鲜花盛开、鲜花真香、鲜花开满天空……教师可以对最有新意与创意的例子进行表扬与赞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将戏剧元素带入角色扮演

通过熟读剧本,揣摩剧中的人物语言,进入角色之中,学生能够更快进入课文境界,体会人物的命运,拓展想象空间,感受作者的情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戏剧元素引入角色扮演之中,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的神态、动作等体会其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进而挖掘人物个性,实现情感共鸣。

例如:《狼和小羊的》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狼故意找茬儿,想要吃掉小羊的故事。其以简洁、生动的文字,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一定的哲理。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演绎之中,有人扮演狡猾、凶恶的狼,有人扮演小羊,将课堂营造得更具亲切、真实的剧场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狼与羊的对话、特点等都淋漓尽致的展现,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出最好的“演员”。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促使学生体验文章角色的感情与态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台下学生的观察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感悟到一定的哲理:有些坏人做坏事时总会找一些借口,而好人对待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再比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角色,如尽量选取面部表情尤其是眼部表情比较丰富的学生扮演狐狸,正好符合“他(狐狸)眼睛一转”这句话;安排会唱歌的学生来扮演乌鸦,因为“乌鸦高兴时唱了起来”。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剧本”内容了解与编排,合理安排角色扮演,以提高表演效果,促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引入戏剧元素后,学生成了主要“演员”,其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同时也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四、在戏剧创作中升华语文教学

戏剧创作活动是由一个最初的观点引发。这个“观点”在语文中叫做主题。将戏剧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

例如:在《揠苗助长》这一成语故事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依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从农夫、农夫的妻子、邻居以及禾苗等不同角度,续编一个剧本;也可以“第二年农夫又种下了禾苗”这一旁白为后续,继续想象、续编故事,从而在快乐的戏剧活动中深刻地揭示成语寓意。从而深化教学主旨,锻炼其思维想象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此外,教师也可将语文教学拓展于学生的生活领域。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引导其自行分工,选择剧本、自行编剧、导演,这样,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会有板有眼地动起来,并充分了用时间更加热情地参与排练之中,进而培养其合作意识与精神,提升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小结

总而言之,将戏剧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激发其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变呆板的课本知识为灵活的探索实践,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玲.浅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5(7)

【2】张琼.谈戏剧元素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8)

上一篇:营造“问题课堂”的教学尝试 下一篇:专访《抓住好风险》一书作者宫内义彦:日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