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时间:2022-07-27 07:25:05

贵州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摘要】 文章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结合贵州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并对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进行的制度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煤炭行业 循环经济 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是以可循环资源为起点、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形成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弃物)-产品”的反馈式闭环流动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当前形势下符合我国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煤炭资源概况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处于西南和中南各缺煤省的结合部。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国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由于蕴含大量的煤炭资源,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建立区域能源基础的主要资源之一。截至2004年末,贵州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87.29亿吨,包括在建生产矿井在内,贵州省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83.68亿吨。“十五”期间,全省在5年间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近200亿吨,炼焦用煤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1.8%,是我国南方冶金用焦的主要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煤种分布也较集中,依靠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能源优势,可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炭生产基地。然而,贵州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据统计,贵州已利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14.25%,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为503.61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85.75%,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属较低水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贵州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贵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贵州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走出一条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更显其意义重大。

二、基于循环经济下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传统煤炭工业仅获得有限的煤炭开发价值谋得发展,却没有对煤炭深度开发和加工,使自己一直处于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被动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的煤矿经济结构与模式,使煤炭企业走上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彻底改变了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1、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的约束。煤炭资源一直是贵州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贵州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极为突出,表现在国有重点煤矿历史欠账多,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环保工作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以发展洁净高效燃煤技术为重点,对填补贵州在生态环境的不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结合煤炭企业独特的运营特点,通过认真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开采,是指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深度加工,是指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高效利用,是指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瓦斯和焦化气等进行综合利用。

循环发展,是指对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结合贵州煤炭资源的能源优势,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前提,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引进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节能的设备,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综合开发与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并进行节能生产和加工利用。同时,技术的创新可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和激励机制

为激励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政府应制定一系列规定,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加快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税,可缓解资源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为界定标准,收取排污税,以此刺激煤炭企业增加防污设备;增加煤炭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规定,以促进煤炭企业购置提高煤炭资源生产利用效率的相关设备;同时,可以在一年内给予相关煤炭企业全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从而使产业迅速发展和升级。例如,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可免征增值税,并由政府优先购买;对于煤炭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生产的电力可减半征收增值税,并优先入网。

3、积极调整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建设具有煤炭企业发展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式集群。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4、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人力支持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各方面、各专业人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覆盖面相对较窄。为此,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抓好与大专院校的联合办学,利用社会力量培养人才,同时积极引进所需的各种优秀人才。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做出的战略选择,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保证,就不可能有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在煤炭企业的发展在抓好技术和人才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制度的创新,这是一种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制度模式的变迁。可见,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1、建立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循环经济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就煤炭工业而言,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和建立一套法规制度及操作规程,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用人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应该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健全煤炭法规体系,一是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制定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二是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煤炭企业的社会和历史负担;三是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积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接替产业。

2、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

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在环境执法方面,由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导致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不到全面的执行。为了确保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执法机制,特别是建立严格的执法员选拔制度,全面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对各个有关执法主体的职能和执法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科学规范。此外,还要在环境执法机构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执法责任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以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确保环境执法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3、完善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当前,社会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另外,广大市民对煤炭企业所产生的环境行为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信息了解不足,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因此,建设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必须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关评价和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大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力度,在立法上要完善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具体程序,明确处理公众意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实施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保证循环经济战略在煤炭工业中实施。

五、结语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倡人类活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贵州煤炭工业进入新世纪后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迎接挑战的必要之路,也是煤炭企业把握新机遇的有利途径。

针对贵州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外部推动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内部驱动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将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确保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霞:论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环境,2007,20(A02):154-155.

[2] 陶迎荣: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

[3] 杨会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J].商业经济,2007,12:6-7.

[4] 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87-90.

[5] 杨松茂:建设循环经济型超市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102-104.

[6] 王新立: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思考[J].经济师,2006,10:76-77.

[7] 丁广: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34-35.

[8] 叶琪:循环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J].云南农村经济,2006,2:110-113.

上一篇: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从期权定价分析中国权证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