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教学美的重要范畴

时间:2022-07-27 05:55:09

教学风格:教学美的重要范畴

风格属于美的范畴。美学研究表明,美立足于个性化原理,尤其是艺术美依存于各个艺术家的人格的创造。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那些优秀的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品,能够使所有素材组织起来并风格化,也只有这样的天才努力的成果,才能具体体现出艺术以无与伦比的个人作风使观赏者着迷的特质和具有的神秘之美。它完全是从天才者个人无法表达的人格性“根源”发出来的。凡风格都有其思想之源。布封在他的《论风格》的演说中突出强调:风格必须有全部智力机能的配合与活动。谨严的风格主要来源于思想的连贯性、一致性、完整性,思想支持并领导着风格,给风格以力量,“至于辞语的和谐,它只是风格的附件”。一般认为,有风格的艺术品才是美的。风格美已成为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稳定状态的一种标志。在教学中,看一个教师是否成熟,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他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一位教师,不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都有自己所向往、所追求的教学风格。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就对教学风格给予了关注,他特别指出:“有些教师极重视准确与精细的分析,并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重复所讲述的东西。有些教师则宁愿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允许学生有许多表达的自由。还有一些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主要思想,但希望他们确切地、按一定的关系去把握它们。最后还有些教师要等到学生能自觉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时,才感到满意。”研究表明,只有从人的生命之中,从教师主体的艺术心灵和学生学习的艺术感受中,才能真正寻找到教学的审美本性。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标准”艺术,而是极为个性化的创造,外在的形式已经变得不重要,艺术变成心灵世界的沟通路径。越是心灵化的教学,也越是艺术性的教学;越是个性化的教学,也越是艺术性的教学。

优秀教师创造的教学风格美,成就了教师吸引学生的教学魅力。在20世纪初,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这些国学大师当年讲学时均独具风采。梁启超的感情澎湃、深入浅出、文采风流,王国维的学贯中西、中外比较、熔文史哲于一炉,陈寅恪的严谨精微、出语有据、不作空论,都是有口皆碑的。大师们“从心所欲”、各擅其长的教学艺术,实在令人神往。胡适和鲁迅,一个放纵,一个谨严,一个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有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一个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少少许胜多多许”,但都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们上课时往往济济一堂,甚至过道里和窗户上都挤满了听众。赵家璧先生在《回忆徐志摩和陆小曼》中饱含深情地追叙了徐志摩的教学风格,说他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上课没有指定的课本,从来不按部就班,而是选他自己最欣赏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边讲课,一边海阔天空、上下古今地发挥自己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课,使学生“好像跟了他去邀游天上人间”一般,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艺术的殿堂。无疑,这是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教学,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使课堂之中的浸染滋养如浓烈的醇酒,越陈越香。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教进入中国的教学舞台,展现出新鲜的教学风格气息。日本教师柿本繁雄即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课分四周进行,一周一个内容。第一周要求学生画出大量的设计草图。他认为设计师的方案不是靠冥思苦想得来的,而是靠手不停地画、脑子同步思考把设计灵感引发出来的。经过几天的草图勾画,学生把脑海中关于车的概念和形象积累全表述出来后,数量还远远不够,迫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向创造性思考要答案。有一段时间,学生感觉山穷水尽、想法都被掏空了,在这个时候,柿本开始启发大家,从其他不相干的东西上,比如服装、花草、昆虫、动物等寻求灵感来启发设计思路。结果从学生的草图中我们发现了甲壳虫、梭子鱼、椅子等许多东西的影子,马上使思维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用手思考”既加强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不停地草图勾画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创造活动状态中,迫使设计师全方位地进入角色。这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设计灵感的引发无疑是个好办法。

美不胜收的教学风格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我国学者包国庆在谈到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引导性影响时指出,重逻辑思维的教师,比较容易在他的试题中侧重逻辑思维成分;重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则侧重创造思维的成分。不仅试题权重上反映教师的风格,评分中也是如此。教师出考题和评卷中的个人风格有意无意地通过分数导向,影响他的学生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教学生是教师自我人格的再塑造。学生在考高分的吸引下,自然趋向教师的风格。而其中一部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被教师的这种风格所激发,在相应的方面逐步表现出优势,通过不断的高分“补偿”和高分“荣誉”的强化,以及从高分中获得的成功体验,他们很可能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优秀人才。通常所说的潜移默化,在分数上不乏它的例证。有一位小学校长告诉我,这种潜移默化不仅反映在教师风格上,甚至连书写的清洁、工整也被教师用分数反映出来。有的教师平时相当严谨,他的教案清晰、整洁、工整,因此在评分时如果学生卷面不整洁、不工整,他就扣分。他认为书写整洁是一种尊重他人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起码的行为准则。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对教学风格的影响性认识很深刻,他说:“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有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常对同行说这样的话:如果你能通过课堂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学科,你就是成功者。但是,照本宣科绝对不是风格!没有风格的教师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语文课就如破庙庸僧在谈禅。”教学风格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不能对此轻易忽略。

笔者曾亲历一件与教学风格有关的事。有一次给大学生监考,我要求学生在发试卷之前将所带进考场的书籍和笔记等集中放到前面讲台上。待我巡场一遍回到讲台边时,一阵清风拂来,吹开了一个学生的课本,我无意中瞥见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_×××老师的名言。”我觉得其中或许会有故事,就将这本书放进讲台里面。待其他学生考完陆续离开考场后,一个学生还在寻找,我就将书拿出问她:“是找这本书吗?”她点了点头。我于是问她为什么在扉页上写那句话。她认真地告诉我:“一、这个老师在教学时经常说这句话,我的大脑得到反复强化,所以印象深刻。二、这句话很能体现这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就好像进入了思考的王国,总会收获很多思维的乐趣。三、这句话提示我们,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我觉得它一点也不亚于伟人说出的名言。可以说这是这个学期跟这位老师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为了自我勉励,就记在了书上。”第二天我遇到这位老师,顺便问他这件事。他感到非常惊愕,没有想到不经意的、很平凡的一句话,竟会对学生产生这样的影响。后来我对此思

考良久,认定这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生动例证。

教师的教学风格之美,美在独特而多样。从教师个体来看,美在于独特;从教师群体来看,美则在于多样。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独特之美,就像春天里的鲜花,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独特形状、色彩与味道,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教师群体教学风格的多样之美,一如花园里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争妍斗艳,方显春色的丰富绚烂。有的研究者总结了思想政治课教学风格美,得五美如下:恬静、深沉、幽默、淳朴和豪放。并通过分析认为,不同的教学风格美给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恬静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有着磁石一样的吸引力:深沉的教学风格能给学生以成熟的美感,有着无法抗拒的征服力:幽默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有着幽默艺术的感染力;淳朴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的心灵感受到是雨露的滋润,有着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感化力;豪放的教学风格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有着振奋人心的精神感召力。教师教学风格的独特之美和多样之美,会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充实。

教学风格美是复杂的,需要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愈有独特风格的力量,愈难以叙述清楚它内在的结构和外在的表现,只有氛围、气质、印象或流动中变异的不确定,构成了我们对于风格理解的基础。帕斯卡已经指出过:“如果我不特别地认识各个部分我就不能理解整体,如果我不认识整体也不能理解部分。”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一种直线式的解释方式,而采取一种动态的、循环的解释方式,在其中我们既从部分到整体又从整体到部分以力图理解一个现象。教学风格在本质上是必须整体观照而不能割裂分析的。

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像尼采所说“给他的性格以风格”,都可以为世界增添他的一份美。“成为你自己”,开放出你的奇花异卉,展现出你的独特的美,你就为别人带来了鉴赏的愉快。万紫千红,群芳争艳,每人都创造自己的美,人人都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是多么赏心悦目。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师者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在教学艺术的道路上努力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们“个性化生存”的必然追求。

上一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寻求“合作学习”的多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