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地基变形处理的措施

时间:2022-07-27 05:47:25

建筑结构地基变形处理的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需要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主要从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抗渗漏能力和地基承载能力这两方面来进行改善,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术,目的就是改善地基条件,实现建筑地基的稳固。建筑地基的处理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整个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息息相关,必须正确处理建筑地基的基础质量,防止建筑地基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注意建筑工程中桩基的设置和深基础的建造,防止建筑工程中问题事故的发生,避免可能出现的倒塌、倾斜等,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上部建筑结构,确保建筑地基的长久性,彰显探讨建筑施工的技术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变形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地基基础变形的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是影响建筑地基基础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基础容易发生沉降,尤其是在竣工后,发生沉降的范围过大,超出了建筑结构构架的许可范围,就会自然的损坏建筑结构物。建筑地基多数是在软土中,软土变形的过程比较缓’漫,在建筑施工的一定时间范围内,还不会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施工上的注意。因此,这给建筑施工完成后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建筑竣工后,建筑物会逐渐暴露出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利用淤泥层的变形规律十分重要,从物理学上来讲,影响淤泥的力学性质的因素中夭然水含量、孔隙比、渗透系数以及压缩系数要达标,如果淤泥层的压缩性不够,就会导致渗透性变差,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淤泥层沉降的可能性加大,而且沉降的速度不会很明显。根据地基基础沉降速度,要相应的采取措施,避免建筑结构物的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建筑工程中的承重墙体地基要依据地基性质来,若是采用粉喷桩基础,就要求粉喷桩在打穿淤泥层的情况下,进入砂质粘土层,如果忽视地质的勘察,让基础桩成为没有打穿淤泥层的悬桩,就会使地桩成为问题桩。打穿淤泥层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来实施,要求具有一定的地基承载力。若发生差异沉降,那就是存在严重问题,按照设计要求,桩基通过淤泥层进入强风化才层,沉降就是因为桩本身的压缩以及桩端头下持力土层的压缩变形。

淤泥层中的悬桩的沉降也会因此产生压缩变形。根据淤泥层压缩性大和层土厚的特性,导致桩的沉降量也会变大,较大的沉降差异会使墙体逐渐裂开。建筑工程中,桩基较好则发生的沉降很小,建筑地基的土面发生沉降,是由于淤泥层的压缩变形所致,地梁和地面之间的沉降差异明显,地面结构位于地梁和地面之上,发生沉降会使地面结构层首先发生变化,当沉降到一定程度时,地面结构就会逐渐开裂。

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变形处理的方式

1、地基是最后承载所有建筑物的荷载的,建筑物的特性决定所有的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强度高,但是,地基的性质确实强度低以及压缩性较大,因此建筑工程的地基很容易就发生变形沉降。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的长期性,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对变形地基加以处理。

2、建筑工程地基有两种,主要是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这两种,工程建设过程中,若一般工程对改变地基性质无效,就需要借助基础工程的措施,也有的建筑工程需要对岩土措施和地基两者进行同时加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建筑工程的地基性质。夭然地基是不需要对地基性质进行改变的,是直接就能够满足建筑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则是已经经人工加固后的地基。在建筑工程中,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建筑工程的地基问题就是重点问题.要选择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这对建筑工程人员来说是巨大挑战。

3、在地基处理方法中,挖出夭然的弱土层地基部分,分层次换填材料,要求填补的材料具有低压缩性、高强度性,填补的砂石、灰土等具有抗腐蚀性,然后在夯实材料,夯实后成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垫层,这样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之为换填垫层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均匀地基,作用在于浅层处理膨胀土、季节性冻土和淤泥土质等。建筑工程中经常用到的就是砂垫层,材料砂一般是中砂或者是粗砂,不能选择细沙,进行配比时要按照相关要求来,地基的砂垫层采用的则是使用推土机配合摊铺,摊铺过程中注意均匀摊铺,不能采取较大集中的荷载作用摊铺。

4、强夯法就是在建筑工程中,利用起重机器的夯实能,将大吨位的夯锤上升到七到三十米的高度,自由落体,夯打地基,缩小建筑工程的地基密度,稳固地基。被夯实过的地基表面比地基内部坚硬,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地基表面的承载力。这样的夯实法主要使用于处理的地基特性是碎砂石和低饱和度的粘性土和粉土等,目的是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增强地基土的强度,改善地基抗震能力和液化能力。

5、挤密桩法是地基的处理方法之一,处理对象是处于地下水位之上的黄土、素土等,建筑施工时,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安插孔桩,将事先备好的材料分别填孔,然后进行夯实,达到设计要求。挤密桩法形式多样,有灰土挤密桩法、土挤密桩法等,用于提高建筑地基承载能力,增强水的稳定性的主要是灰土挤密桩法;土挤密桩法就是在建筑工程中,消除建筑地基的湿陷性。采用砂石桩法处理地基的条件是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变形和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砂石桩法的作用在于能够增强地基的抗剪度和密实度,促使建筑工程的地基变均匀、密实,软土地基使用砂石桩法,挤密效果较差,主要是采用置换,若流塑地基土饱和,前期的预压处理’恰当,也可以达到效果。地基是砂土和杂填土等就主要是采用砂石桩法,建筑地基的承载力会有所提高,建筑工程地基的压缩性会相应降低,液化地基能够被处理,。将粘土地基用砂石桩法来置换,使粘土地基和砂石桩融合,形成复合地基,实现地基的加固,提高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

6、建筑处理措施

(1)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复杂。由于软土地基变形的特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复杂,同一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的高度和荷载不宜有过大的差别。因为采用H,Y,L,山等形状,在转角交接处或层差的相邻处往往出现裂缝损坏。

(2)必要时设置沉降缝。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高度和荷载相差悬殊,或平面形状较复杂,又不能将各单元分开适当距离;或地基土不均匀,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当建筑物分期建造时,则各单元连接处可考虑设置沉降缝。设置沉降缝时需注意以下各点:沉降缝需有足够的宽度,缝中不可填塞,使各单元可以自由移动,否则会引起相互顶住挤压,损坏结构。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二三层时,5cm-8cm;四五层时,8crn-12cm;五层以上,不小于12gin,当地基有显著不均匀时,应适当加宽。沉降缝须从建筑物顶部开始断开,直到基础底部,利用伸缩缝是不可取的。沉降缝不能消除地基中的应力重叠,故在条件许可时将建筑物划分为几个单元为妥,各单元间相隔一定距离并可先造临时性通道,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建造永久性建筑;如必须同时建造永久性建筑,则可插入具有足够刚强度的结构;或采用简单结构过渡,但沉降缝必须处理得当,否则也不能生效。

(3)要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在已建成的建筑物旁建造新的建筑物,后者使前者产生附加沉降,其速率较大,曲率半径较小而弯曲方向相反,往往容易使前者发生裂损;当同一建筑物的邻接部分或相邻两建筑物同时建造时,由于相互影响而增加沉降,其曲率半径较大,加上建筑材料在施工初期的蠕变性质往往较能适应不均匀沉降,故损坏情况比不同时间建造的相邻建筑物轻些。

(4)在建筑和构造上留有调整或沉降余地。首先,当预估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过多而有碍使用或美观,或采用天然地基在技术和经济上优越但沉降量较大时,可有意将标高适当提高。其次,当有管道与建筑物相擅时,建筑物的过大沉降将使管道断裂,可在穿墙孔洞上方留有余地。外接管道若有支架,可将支架标高适当降低,支架与管道暂以垫片垫之,随着建筑物下沉逐步抽出,凋整标高,直到建筑物的沉降基本结束,再将管道和支架的联系固定。也可采用特制的活络接头,允许相对位移和转动,目前有些油罐和气柜的接出管就采用了这种接头,以适应较大的地基形。最后,油罐一类的构筑物,除沉降较大外,常发生较大的倾斜。为了对付这种变形,可预先在四周埋设千斤顶,或设计预留安放千顶的位置,必要时用千斤顶校正倾斜。有时如没有考虑这种措施,也可在沉降小的一边外侧地坪上,离开一定距离,沿圆周切线方向开槽,迫使地基土被挤出而下沉,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要注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在软土地区,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在选择地基施工方法时,应首先考虑使建筑结构适应地基变形,可采取合适的结构形式、结构处理、建筑处理等措施,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实现建筑结构、地基一体。

参考文献

[1]韩海云浅谈地基变形及处治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3(08).

[2]肖百趁.某电厂建、构筑物地基基础下沉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26).

[3]陈叶银.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及地基局部优化处理[D].兰州交通大学,2012(28).

上一篇:基于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系统重构分析 下一篇:垃圾渗滤液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