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27 05:29:02

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是建构职教特色学校和培养适合企业员工素质要求的重要阵地。文章从校园文化的企业符号,企业化的专业文化和校企文化工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引进并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帮助职校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校企融合;学校文化;专业文化;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49-03

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是建构职教特色学校和培养适合企业员工素质要求的重要阵地。职业学校的学校文化要体现“职业”二字,一定要和学生专业和就业有关。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职校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校园内文化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技能学习场所。重视学校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一线的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知名人士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校园文化的企业符号

1.精神文化。强化职业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就是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精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中去。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务实向上、积极进取、敬业乐群、遵纪守法、崇尚职业的校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钻研业务、服务企业的教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严守6S规范管理,建设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回报社会的学风。提炼体现职业学校职业特色和企业精神的校训,精心设计本校职业特色的校徽,创作激励向上的校歌。甚至可以在学校建筑物上制作有关知名企业的标签、企业精神加以宣传。

2.制度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它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行为等深厚底蕴之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独特力量,能驱使师生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力。制度文化又属于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这些年来,学校致力于学校规章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适当引入企业相关管理考核机制,全面强化全校师生日常管理,以学生的6S管理为突破口,外松内紧,强化落实,加强督导,以齐抓共管为宗旨,以自觉遵守为特色,以量化考核为抓手,以人为本,养成了全校师生良好的文明规范行为,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平等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经过这样制度管理规范的学生进入企业很快就会适应企业管理制度并有效转型成企业合格员工。

二、企业化的专业文化

1.专业文化特色。学校倡导“人人有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成功教育思想,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择业之路;以“学求实,技求精”专业精神,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专业学习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职业”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在教学模式上,要努力实践“理实一体”:车间和教室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作业和产品合一,考核与成绩合一,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化学生职业定位,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要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潜移默化培养和锻炼学生,从而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用工的需要。

2.6S管理。职业学校的6S管理具体表现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素养(Shitsuke)六个内容。职业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管理教育,这样让学生在走进企业之前就武装好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一个从外观到内在的准工人形象。切实体会到校企结合的零距离,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6S管理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普及,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职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这个阶段可塑性很高,需要学校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青春的迷茫期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工作场景,有目标地去学习,去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6S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确保工作生产现场无杂物,保障安全,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时很方便地取得所需之物。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及时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员工都能愉快地工作。而职业学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是一种企业,让学生感受企业管理方式。6S管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准工人的重要管理方法,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各种专业人才。所以,依照6S现场管理的理念,学生要有良好的习惯和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文化的管理要求。而教室、实训室和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教室、实训室和宿舍的情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习惯养成。实践证明,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拼搏和竞争的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以此增强职业的自豪感。

在企业交替实习遵守贯彻6S现场管理,接受规范化管理,通过切身感受使其体会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服务功能,更加明白学校教育对成长就业是有利的。学校管理对于他们接受企业管理起到了铺垫作用,企业管理让他们更明白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职业学校要把学生的6S管理落实到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去,使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良好的现场管理习惯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就可以在以后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的标准化质量。

三、校企文化工学结合

1.校企文化融合。校企文化融合就是有选择地吸收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具有职业学校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比较企业和职校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企业相对于学校更敏感更容易去适应,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经历了市场的大浪淘沙般的考验,生存意识更加强烈,服务意识大大提高,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奉行。而职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虽然也做出了较大的改革,但与企业相比,还是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因此,职业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吸纳国内外企业的优秀企业精神,现阶段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团队精神。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靠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学校,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需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大力倡导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团结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就江苏省仪征技师学院而言,从学校创办省级重点职校、省级职教中心、国家级重点职高和省级四星级职校,全体师生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最终都使得学校顺利通过了相关部门验收。评审部门最后总结反馈时都赞叹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

(2)激励与创新。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职业学校更应有浓郁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创新方面。当然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有效激励机制,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如技术入股,创新奖励等。职业学校应向企业学习,要让有闯劲的老师和学生尝到创新后得到的实惠。学校为了响应省里创新、创意大赛、学生风采大赛的有关号召,充分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激发出新点子、好创意,积极投身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为荣誉添砖加瓦。

(3)以客户为中心。顾客至上已是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职业学校也应全心全意地服务自己的“顾客”——学生、学生家长及企业,树立以“顾客”的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处事事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也是为学生树立服务的榜样。学校积极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三有三会三懂”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个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全校家长会,让家长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对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学校每年寒假前都和企业代表座谈有关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和企业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建议。

(4)平等对待员工。树立以人为本、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思想,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倡导学校与师生共同成长,为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出色,学生更优秀,使学校更卓越。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淡化学校内的等级差别,让有才干的人脱颖而出。创建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使全体师生成为一个平等、和谐的整体,学校有一个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

2.校企技能融合。校企技能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工学结合,将学校教学生产化,将企业生产教学化,使得学校和企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合作培养适合企业的员工,对学校和企业都是共赢的。职校的工学结合目前来看有以下特点:

(1)工学结合是职教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学生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本位走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走向实践过程为主。理实一体,体现了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2)工学结合是育人模式。它是职校学生的学习和劳动这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职业“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动的“双交叉”共提高,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3)工学结合是助学举措。工学结合也是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可以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用来补充生活费完成学业,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一些职业学校开展了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无需家庭负担的职业教育的试点,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工学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品牌、专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的坚实基础、不竭源泉与动力。专业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发展的,是不断创新而推动进步的,因而学校文化的建设也要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其文化思想、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形成持久闪亮的学校品牌。

参考文献:

[1]汤广生.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 创设充满激情爱意的和谐校园[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5).

[2]张良.6S管理在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03).

[3]杨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践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下一篇: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