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缺少什么

时间:2022-07-27 05:11:34

也许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我们的学生没有经受过苦难;也许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也许我们的教育还不够完善,造成学生人格的缺失……总之,作为教师,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看到了太多不合情理的场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缺乏什么?我们的孩子缺乏什么?我们自身还缺乏什么?

怪现象之一:对战争无动于衷,对性命缺乏尊重

《蜡烛》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课,这篇文章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示了法西斯统治的罪恶,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与苏联红军凝结成的战斗情谊。学习这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二战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下载了几张图片:一张是1942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德军在枪决平民;一张是集中营中的受害者的尸体:还有一张是苏联红军士兵的尸体。在看这几张图片时,我竟然听到了笑声,不以为然的笑声。为何发笑?这笑声说明了什么?

循着这刺耳的笑声,我把目光注视到他的脸上:“如果你深受战争的伤害,你还笑吗?如果被枪杀的是你的亲人,你还能笑吗?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也遭遇战争,你和你的亲人都成了俘虏,你还笑得出声吗?”这位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触动之一:对受到伤害的人,我们的学生缺乏最起码的同情和尊重。

触动之二:对战争缺乏忧患意识。

触动之三:缺少入情入境的能力,缺少感动的心灵。

触动之四:教育的人文性该如何体现?

【对策】

请语文教师在关注学生分数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要忽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请语文教师多为学生推荐真善美的文章,净化学生日渐浮躁和冷酷的心灵。

请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凭借动情的教学语言,将学生们引入文本情境,从而与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

怪现象之二:说话不得体,只为出风头。

在《蜡烛》一课上,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学生们共同探讨并解决四个问题,然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探讨的成果。几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开始。一组王彩莲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二组王颖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他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也很到位。这时,我说:“感谢这两位王老师,他们小组讨论的很充分,学习的结果也不错。第三组派哪位同学来呢?”此时三组同学你推我让,似乎是前两组都是姓王的同学发言,这次也要找个姓王的同学做代表一样。这时我听见一组的最后一桌同学说:“选王八蛋。”霎时,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该同学身上。我知道,那是责备的目光啊!此时,他应该也觉察到了自己说话很不得体,羞愧地低下了头。作为一名教师,我该怎样来处理?让他面对48名同学,接受我的责罚吗?我没有这样做,而是暂时忽略,让小组活动继续下去。

下课后,我把他叫出教室,还没等我说话,他就急着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是个王八蛋!我是个王八蛋!”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确实做得不对!有些话要经过大脑再说。况且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你这样做对你的形象大打折扣!我知道你不是一个爱捣乱的学生,也能明白你此时的心情,希望你能接受这次的教训,谨言慎行!”他狠狠地点了点头。但愿他能记住自己的这次失言,记住老师对他的宽容和所给与他的尊严,记住要做一个文明得体的人。

这件事又给了我很多的触动。

触动之一: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博得大家的关注?

触动之二:有多少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触动之三:假如我在课上来处理他的事情,课堂场面会是怎样的?

【对策】

请教师多关注落后生,给他们积极表现自己优点的机会。否则,他们就会由于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或是选择不当的方式引起别人注意。

请教师在课堂中加强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和健康的“课堂舆论”,让更多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请教师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与学生平等地相处,而不是以教师的权威来压制。

请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理智对待,宽容对待,以理服人,让一些问题“软着陆。

请教师允许学生犯错,并能对犯错的学生耐心地说服教育。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缺乏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我们的孩子缺少鲜活的生活体验与积累;我们的孩子缺少自信,缺少功底;缺少会奔涌的热血,缺少会澎湃的激情;缺少爱国情,缺少责任感!

我们自身还缺什么?我们自身还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学习;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表扬。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悉心培育。作为教师,我们应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我们应为学生寻找精神的食粮,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去厚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这就给每个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老师要“经营”好自己的那桶水――浅了,用学习来补足;浊了,用学习来澄清。

上一篇:寄宿制留守儿童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下一篇:持续推进中职学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