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媒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建构

时间:2022-07-27 12:17:14

西安媒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建构

摘要:本文以西安两家纸媒为例,分析了其在2009年以大学生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39篇文章的报道形式、 篇幅、报道立场、版面等指标,意在客观呈现西安媒体中的大学生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 媒介形象 内容分析

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的骄傲,因为他们是栋梁之才,对社会的发展与未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浏览各类媒体,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大学生的负面形象,比如就业难、、作弊、为情自杀、高消费等。而作为全国重点高校云集城市之一的西安,其在校生人数仅位于北京、上海之后,所以我们更想知道西安媒体是如何去勾画一个大学生群体图像的。

由此我们假设:

假设一:西安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关注较高,报道量大,形式多样。

假设二:西安媒体偏向于大学生负面形象报道。

假设三:在这些报道中以大学生的工作为关注焦点,而违纪违法犯罪、情感、消费是媒体吸引眼球的内容。

样本采集和研究方法

第一,样本和分析单位。

1.目标媒体的选取:本研究以报纸为目标媒体,为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选择了西安最具代表性的报纸媒体《华商报》和《三秦都市报》。

2.时间范围的选定:本研究选取2009年有关大学生议题的报道,即2009年1月5日至12月30日为研究时段。

3.抽样方法:为了克服新闻的周期性,努力确保样本能够代表各星期、月份和季度的所有部分,本研究采用美国传播学者迈克尔・辛格尔特里(2000)将星期和月份组合起来的抽样方法,即本研究从2009年1月的第一周抽取周一,第二周抽取周二,照此循环类推直至填满一年。如抽取当日无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则改抽取前后最近几天的报纸,如没有则放弃该抽样样本。

4.分析单位的选定:首先,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学生”研究样本涉及我国全日制高等学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其次,新闻报道的主题应该是围绕着“大学生”,排除相关性特别低的文章。

第二,类目建构。

本研究所建构的分析类目包括以下内容:

1.报道形式:(1)消息;(2)通讯或特写;(3)评论;(4)图片;(5)其他。

2.新闻篇幅:(1)300字以下;(2)300~1000字;(3)1000~2500字;(4)2500字以上。

3.报道立场:(1)正面倾向;(2)中性;(3)负面倾向。

4.新闻版面:(1)头版;(2)要闻版;(3)本地新闻;(4)评论;(5)中国新闻;(6)社会文体娱乐版;(7)其他。

5.新闻议题:(1)学习科技;(2)工作;(3)道德,包括公益事业、好人好事等;(4)违法犯罪;(5)生活;(6)扶贫济困;(7)社会实践;(8)情感;(9)消费;(10)文化体育。

研究发现

我们从《华商报》2009年全年获得49个样本124篇文章,《三秦都市报》全年获得51个样本115篇文章,总计100个样本239篇文章,平均每个样本都会有2到3篇报道。

第一,大学生报道形式分布。不同的新闻报道文体对于同一个议题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问题的挖掘程度深浅也不一。两报与大学生相关的报道总量当中,消息为主要的报道方式,占据两报的一半以上为66.53%,其次为通讯占25.81%,图片和评论等新闻处理方式较少,分别为10.04%和5.86%。《三秦都市报》消息相对较多,图片居中,通讯评论较少;《华商报》消息居首,通讯次之,再次为图片,最后为评论。总体来说,两报纯新闻较多,深度报道较少,两报相比较,华商报深度新闻较多一些,为30.65%,《三秦都市报》仅为13.92%,在两报的新闻报道当中可以看到评论都较为薄弱,这可能是都市类报纸注重信息量和可读性的缘故吧。

第二,大学生新闻篇幅分布。报道篇幅的长短也是显示媒体对某个议题关注程度的手段。两报当中有关“大学生”的报道:300~1000字的较多为123篇,占总量的51.47%;其次为300字以下的61篇,占25.52%;1000~2500字的为48篇,占20.08%;最后是2500字以上的7篇仅为2.93%。《华商报》虽然以300~1000字的居多,占报纸总量的43.56%,但是1000~2500字的中长报道比例为32.26%居第二,300字以下的次之,最后为2500字以上的报道。《三秦都市报》300~1000字的报道占其报纸总量的60%,位居第二位的为300字以下的报道,占30.43%;1000~2500字的报道次之;最后是2500字以上的长篇报道。从以上可以看出《三秦都市报》不会以太长篇幅赘述,只对议题进行充分说明,而《华商报》比三秦都市报深度报道相对要多一些。

第三,大学生新闻版面的分布。从版面分布可反映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及媒介对其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对某个议题的强调程度。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两份报纸总量中大学生议题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本地新闻和头版当中,百分比分别为31.80%和17.15%。《三秦都市报》大学生报道内容分布最多的为头版和要闻版,两者合并总共占报道总量的35篇,比例为30.41%,关注程度更高一些;《华商报》本地新闻版为55篇,占其总量的44.35%,第二位的是头版与要闻版两者合为36篇,比例为28.73%,关注程度比《三秦都市报》低一些,从两报的分布可以看出对大学生的报道是在优势版面上。

第四,两报新闻性质的分布。传媒对新闻的选择角度,反映了媒体对该议题的倾向和态度,由此而产生的传媒产品必然会对受众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华商报》正面报道为53篇,占其比例的42.74%;负面报道为61篇,占其比例的49.19%,负面报道相对较多。而《三秦都市报》正面报道58.26%远大于负面报道29.57%,这也许与《三秦都市报》的官方背景有关,更多地追求正面建构。两份报纸中性报道相对较少,《华商报》为8.07%,《三秦都市报》为12.17%。

第五,大学生议题分布。传媒报道什么样的议题,受众才能接触到什么样的新闻,传媒对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关注程度。从表三中可以看出两报关注最多的议题是工作,占两报总数的36.40%;其次是违法犯罪,比例为20.50%;再次是生活报道,比例为13.39%,位居第三;排末尾的是情感消费,篇幅为0。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该问题上自然有较多青睐,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秦都市报》45篇,占其总量的39.13%;《华商报》对这方面的报道为42篇,占其总量的33.87%。然后报纸涉及大学生的最多内容是违法违纪犯罪内容,这依然是都市类报纸所爱追求的报道,其次是生活方面,关注学业的较少。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媒体热炒的大学生情感恋爱、大学生高消费等话题比例非常低,情感方面的议题两报不约而同为0,说明这些不是2009年西安媒体所关注的热点。

结论

一是媒体对大学生关注程度较高,报道量大,报道形式单一。两份报纸的各个样本中有关大学生的相关报道有2到3篇,此外我们可以看出《三秦都市报》头版加要闻版对大学生进行报道,两者总比例的30.41%,占据第一。《华商报》本地新闻版多,但是要闻版与头版的总和也居第二位。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份报纸的报道形式都以消息为主,占据半壁江山,通讯、评论、图片比例较少,其中虽然《华商报》通讯和评论相对多些,但比例也不大,这说明报纸对大学生各种问题的出现缺乏深度难度解析。此外,在篇幅方面也可以看出两报均以300到1000字的文章居多,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假设一――大学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报道量大得以验证,但是了报道形式多样的假设。

二是西安都市报纸对大学生的报道倾向不一,并不是都以负面新闻为主,我们知道《华商报》和《三秦都市报》都是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以追求吸引眼球的报道为主。但是从结果可以看出,《三秦都市报》正面报道占58.26%,负面报道占12.17%,以展示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形象为主;《华商报》负面报道为49.19%,高于正面报道的占比42.97%,虽然比例相差不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两报对大学生形象是各说各话的,这说明媒体视角不同,勾画的大学生群体轮廓也不同。由此我们假设二――西安媒体对大学生的报道都以负面为主。

三是在报道中,媒体对大学生工作议题关注程度较高,违法犯罪也是追求的话题,对消费、情感议题的热情很低。《华商报》对大学生工作情况的报道占其总议题的42%,居首位;《三秦都市报》的报道占39.13%,也位居第一,我们分析这可能与2009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国家出台的政策较多,媒体在这方面也了更多的目光,而违法违纪内容依然是媒体的关注要点,也是各报吸引受众的焦点。但是媒体中关于大学生的高消费、恋爱情感等负面报道并不是2009年西安媒体的关注点,我们惊奇地发现两家媒体对大学生情感的关注为0,而消费方面《三秦都市报》仅为2篇,这说明这些热点已经消解。也就是说先前的假设三――西安媒体报道中关注工作的话题、违法违纪的假设得以验证,但是情感、消费等吸引受众眼球的议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参考文献:

1.路鹏程:《东部媒介中的西部图像――上海报纸西部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大学》,2005(1)。

2.迈克尔・辛格尔特里[美]:《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丰帆:《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话语探讨》,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年5月。

4.马良军:《媒介议程中的大学生图像建构――对国内报纸有关大学生报道的内容分析》,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5月。

(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新闻学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公共危机事件后的社会传闻 下一篇:国产电影对外传播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