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7-26 11:49:51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92-01

【摘要】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意外引发意识骤然丧失、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了解猝死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猝死的症状与病情的判断以及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护理。

【关键词】猝死 急救 护理

据研究:心跳停止3-5秒正常人可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40秒左右可出现抽搐,瞳孔散大,60秒呼吸可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使病人在此阶段复苏,避免脑细胞的损伤,就需要分秒必争,力争在5分钟之内进行有效的复苏,实践证明,抢救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1 急救与配合

1.1 心跳骤停的急救 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掌握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一旦发生心搏骤停,要总出正确的判断,若情况紧急,应在现场就地行徒手心肺复苏,其抢救可按ABC 程序即:A开放气道,要判断神志是否有意识存在,立即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松开衣领腰带,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将其头后仰,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再次确定呼吸是否存在,及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B人工呼吸,对呼吸停止的病人应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亦可用简易呼吸器。C胸外按压,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无意识时,则应行胸外按压以建立有效的循环,其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成人10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为胸廓下陷4-5cm,5-13岁儿童为2-3cm ,婴幼儿为1-2cm,按压与呼吸的比值是30:2即按压30次吹气2口

1.2 医护的配合:在复苏的现场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种抢救流程,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操作,执行医生的医嘱,为抢救争取时间,还要在病人到达之后妥善安置,要询问发病史,家族史,详细病情,熟悉抢救室各仪器的操作,药品的剂量、用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各种急救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动态心电监护的应用,必要时用电除颤,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和病情变化,医护要熟练配合,做到忙而不乱,有序的抢救。

2 复苏后的护理与体会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生命体征的观察,复苏后的病人病情尚未稳定,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瞳孔、尿量、意识、末梢循环等。(2)持续心电监护,能够及时提示心脏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变化,防止再次出现心搏骤停。(3)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因为此类病情发展快,用药复杂,只有保持两条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一路静脉通路输注抗心理失常药物,一路静脉通路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

2.2 脑复苏的护理 恢复脑功能是复苏成功的标志,血液循环停止,中枢神经细胞因缺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复苏成功后要继续治疗脑复苏,防止脑缺血与再灌注的损伤,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1)降温,应用冰帽,保护脑组织。(2)脱水,减轻脑水肿,一般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3)防止抽搐。(4)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含量,提高组织的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2.3 一般护理 (1)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2)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3)持续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5)避免用力排便,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血氧,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4 心理护理 由于心源性猝死发病急,抢救过程中可有多处损伤,病人会处于极度紧张、恐惧甚至频死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观察,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避免外界刺激,增强治疗信心,并告知家属保持愉悦的必要性,协助激励患者的求生欲,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5 准确及时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准确、及时、完整、连贯是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使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应在急救车内放置抢救记录单、手电筒、笔、钟表,只要使用抢救车内的物品就随时登记,保证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转168页

上一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重型颅脑患者鼻饲营养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