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6 11:47:06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信息等多行业的复合产业,具有带动经济、扩大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等重要作用。陕西省是我国中西部交接转承的重要物流节点地区,近年来物流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观照陕西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SWOT模型,对陕西物流业发展的优势—问题、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物流业;SWOT分析;成本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2-0089-04

一、陕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国有与国有控股、外资与中外合资以及民营三足鼎立格局,国有独资与国有控股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中储物流、中铁物流、招商局物流等;外资与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如:美国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TNT、德国邮政DHL、美国联邦快递FedEx、日本通运NIPPON EXPRESS等规模影响都较大,相比较之下,我国民营性质物流企业尚未得到全面发展,竞争力较弱。就陕西来看,2011年,陕西省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全社会物流物品总额22615亿元,同比增长20%,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20亿元,同比增长12%,物流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达到19.7%,占GDP的比重达到7.3%。截至2011年年底,陕西省物流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企业数量达到11872户,其中,国家2A级以上企业35户,占到全国的3%、西北五省的50%。

此外,陕西省物流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正在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集群,如大明宫建材物流,中陕国际物流等。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发展自主物流,如龙钢集团红光物流、方欣集团冷链物流、延长石油集团石化物流等。

(二)外部配套设施建设

陕西省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其中交通基础实施规模迅速扩大,省内公路铁路航程里程增加,运输网密度不断改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公路是短程物流的主要配送途径,近年来陕西省的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为省内及过境物流配送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010年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03公里,较2009年增加22.45%,公路密度达0.717km/km2,增加2.43%。以西安为中心的“2637”(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高速公路干线网已基本形成,可基本连通境内所有市县及工农业基地、商品集散地、高新开发区和物流园区。省内当日往返,周边中心城市当日到达的“一日交通圈”基本形成。

2009至2010年,铁路货运量持续占总货运量的20%左右,铁路营业里程增长为680公里,增幅为18.03%,但要看到,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并未提高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例,因而,全省铁路货运仍处于亟待发展的阶段。

航空建设由于受成本限制,2009至2010年,其里程增长速度仅为7.58%,但航线数量的增加与航程密度的不断提高标志着航空运输覆盖范围的扩大,从而使航空运输称为公路、铁路运输的有利补充。

(三)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信息化

企业物流在物流行业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自主物流与3PL的一体化是未来的两大趋势。如沃尔玛以自营物流为重但同时实现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国内著名的电子商务运营公司京东商城也在发展自有物流的同时将30%的物流业务外包。企业物流一直以来都是陕西物流的主要存在形式,第三方物流这一新型概念在陕西物流行业中尚处在引进推广阶段,生产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情况不容乐观,物流业务全部外包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6.25%,部分外包和外购占48.75%;商业企业全部外包占16.67%,部分物流业务外包和外购占33.33%。而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应用的很少。全面使用条码技术的物流企业只有5.6%,正在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有25%,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的只有24%,大部分都是应用于基本的日常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处于较低层次,而且各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造成信息难以共享,不利于资源整合。

二、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物流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如表4中所示,2011年陕西省全年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国的GDP增长指数为9.2%,超出全国平均增长速度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334.13亿元,增长11.7%,占全省GDP总值35%,该增长率亦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8%。积极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为各行业,尤其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而物流业是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交叉行业,任一产业的蓬勃增长都是物流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2.积极的政策支持。从国家方面,自2009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物流行业的政策。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7月,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旨在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2011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三部委联合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从土地、财税、金融三个方面推进物流的规划建设;2012年2月,财政部了“自2012 年1 月1 日起至2014 年12 月31 日止,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陕西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商务、交通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全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和布局重要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并实施。2010年初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落实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部门工作分工》;2011年2月,《陕西省陕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十五条》;2012年4月,省交通运输厅宣布2012年年底72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将全部撤销。

从国家到省市的鼓励性政策制定和贯彻必然为陕西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作用。

3.稳定的市场需求。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利用国债先后在陕西建设了20个部级粮食储备库和1个棉花储备库。这些产品进出陕西需要相当大的运输能力。此外,渭北的果品生产基地、陕北的化工能源基地、陕南的绿色物流基地等均为陕西省的物流市场提供着稳定且强劲的市场需求。

(二)物流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

1.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受观念、体制的制约及管理方式的影响,目前陕西物流企业中缺少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整个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企业规模分散,服务范围也较窄,设施技术装备落后,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物流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功能较单一,缺乏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

2.物流企业运作成本高。一是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不合理。大多数物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物流成本的计算、管理与控制分块进行,无法对成本进行权衡和控制。二是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首先,成本概念不明确。目前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一般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较难对物流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其次,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各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把握,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这种随意性和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对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和决策。

3.外部环境条件不完备。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运输业发展还赶不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2009至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22.45%,而公路货运量仅增加13.5%,由此说明全省公路增加地区与可利用率较低,公路发展水平分布不均,陕北和陕南秦巴地区公路明显偏少且等级偏低,通行能力不足。近年来的煤炭运输困难即为具体表现之一。铁路里程增长率虽已达18.03%,但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例保持在20%左右,铁路运输瓶颈依然存在,铁路货运、客运能力明显不足。空港物流区,航空、公路、铁路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交通与仓储设施之间的配套性兼容心不强、物流园区建设落后。

4.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人才短缺。陕西省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表现在物流外包及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足,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很少,对信息系统的引用和应用滞后,信息交换渠道不畅通,信息资源分散,信息的共享度和利用率偏低。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陕西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较低,究其本源,除缺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外,传统观念中对物流企业属于低水平企业的认知偏差也使得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物流业工作,导致人才缺乏。

5.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物流作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运营过程涉及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多个行政部门,多方合作在所难免,因而交叉管理,政出多门,使得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与物流企业之间不协调,缺乏合理的协调机制。与此同时,物流作为服务行业,虽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但物流标准编制规划、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标准在全省范围内仍旧处于空白状态。同时,缺乏可操作性的物流土地,也缺少金融、税收、资金、交通等方面的配套激励政策。

(三)物流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陕西作为新中国老一批重工业省市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电子科技、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轻工百货、农副产品等各产业齐全的产业机构布局。亚欧大陆桥起点、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促使陕西近年来产业迅猛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石与保障,因而,陕西物流业目前正面临着经济环境中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四)物流业发展的威胁(Threat)

随着陕西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UPS(联邦包裹)、TNT(超马赫)、DHL(敦豪)、FedEx(联邦快递)等一批国外物流企业已进入陕西,抢占物流市场。与此同时,德邦、顺风、申通、圆通等东南部较早发展的一批民营物流企业也已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而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陕西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成为陕西物流业的严峻挑战。而软环境挑战中的另一方面则来自管理体制的僵化。陕西虽跟随其他省市脚步建立了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但条块分割,监管重叠冲突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物流市场监管不力、法制体系与现实脱节、政策支持企业的认证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现有物流产业更加杂乱,疏于管理。

三、陕西省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物流产业的发展方针,落实优惠与激励政策

陕西省物流业目前处在发展起步阶段,不仅与进入陕西的国际物流企业巨头有较大差距,与国内南方一些较大型的物流企业相比也同样落后。省政府与物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遵循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以行政管理为辅助,制定正确实用的发展方针,落实中央及地方新的优惠与激励政策,促进物流业成本尽快降低,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虽制定并实施了《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仍应抓紧编制物流园区发展、应急物流、商贸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等重点专项规划。继续深化促进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完善土地扶持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等。购买物流用地推行按揭打折方法,可以分期支付地价款,延长物流园区的使用年限等。落实陕西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物流企业在资金上予以扶持、贴息、补贴、补助等。落实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根除物流行业重复征税的弊端,加快推进物流税收改革,为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税政策支持。

(二)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应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并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强铁路、公路和航空集装箱中转站等物流节点的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建立新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制度,从专业角度出发联系和整合信息,帮助企业互通互助。

(三)加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

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计划和管理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支出,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首先,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来加强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管理工作,跟踪物流成本,进行动态的反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努力突破产量和人工工时的基础动因的局限性,灵活全面地分配各项营运费用,以多样化的服务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其次,建立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能够运用物流信息,整合社会资源,采用协同配送模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要尽快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以便于有效地核算管理。

(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首先,加快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建立全省公路、铁路运输信息系统、航空货运和仓储公共信息系统以及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其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将实体物流与虚拟物流相结合。实体物流园区与虚拟物流园区相结合,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物流信息和资源有效整合,使物流网络上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各个节点在虚拟物流的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发挥物流资源的潜能,降低物流系统的构筑成本。鼓励指导企业分步进行RFID技术应用,推广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等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新兴技术。再次,加强信息的加工、挖掘功能,把信息变成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此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及物流管理经验,全面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增强辐射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突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安铁路枢纽功能,扩大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营运能力。

全省重点发展6个物流节点城市:西安为部级物流节点城市,宝鸡、咸阳、渭南、榆林、汉中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构建物流节点空间网络,逐步形成相互配套功能齐全的物流节点体系,逐步建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跨区域的物流联盟。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带动渭南、商洛、铜川的关中物流核心区域;以宝鸡为中心,辐射带动杨凌、天水的西部物流区域;以汉中为中心,辐射带动安康及南部周边省份的陕南物流区域;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延安及北部周边省份的陕北物流区域。

参考文献:

[1]彭志忠.物流管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吴静,胡大华,刘传勇.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J].经济纵横,2008,(3).

[3]陕西物流指南[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付鑫.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

2010,(3).

[5]张波.我国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经济研究,2008,(9).

上一篇:陕西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下一篇:我国民主立法制度建设:成就、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