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6 11:20:35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研究

摘 要:目前产业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山西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图表分析等方法,指出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为实现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 又好又快

一、山西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特征

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的20年间,为了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山西的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了煤炭、电力行业等能源产业上,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到了本世纪,随着山西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山西的三次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演进,三产产值比由1978年的20.7:58.5:20.8转变为2006年的5.8:57.8:36.4。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由于山西的资源禀赋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排的共同影响。其发展趋势比较平稳。始终占有很大比例;第三产业大体呈缓慢上升态势。总的来看,山西产业结构从1984年开始一直呈现“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一直是推动山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所研究的产业结构变化理论,把2006年山西省人均GDP折合成美元,其值为1389美元,接近库兹涅茨计算表中第8组水平。而200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依次为5.8%、57.8%和36.4%。根据库兹涅茨计算表,总体来讲山西省的第一产业效率偏低,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虽然山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特色农业和特色名优农产品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但农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农业整体素质低下。

(三)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原材料工业比例过重,轻工业、加工业比例过轻

从山西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例来看,其工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超重型特征,呈现出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的特点。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支柱工业体系,从而导致其经济效益低,产业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不强,缺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四)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层次偏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山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层次偏低,生活业长期占主导,生产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较高层次上代表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技开发、金融保险、文化教育、法律、物流、信息咨询服务业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的GDP占第三产业产值的较低:而较低层次的传统第三产业,即批发和零售、交通仓储、餐饮住宿和劳动服务业的GDP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较高:从产业平衡的基准方面来看,山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这种以消费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水平,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五)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平衡

从表2可以看出,山西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错位,就业结构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严重偏离表明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反映出劳动力在社会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存在较大障碍。

(六)传统产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山西享受着资源带来的红利,并没有注重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以资源产业的畸形繁荣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极大地恶化了山西的投资环境,滋生了腐败和寻租行为。

(七)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

山西产业集群并不发达,大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集群的优势未能得以充分利用。既有的产业集群存在着聚集的密度和规模不够、技术含量低、企业间专业化关联较弱、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产业链、集群内制度不到位等问题。

(八)主导产业外向度不高

2006年山西进出口贸易总额66.3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0.38%,外贸依存度为0.0056,比全国平均水平0.0271低2.15个百分点。2005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额2.8亿美元,利用外资水平低下。

三、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扶持一部分基地建设。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建立粮、林、牧、渔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现实和潜在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和攻关,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进行优质种苗的培育、引进和推广,从而增强其与国内外优质农产品的抗衡能力。

第三,依托现有特色农业的优势。在晋米系列开发、优质小杂粮开发、优质干鲜果开发、优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继续做大做强,真正做到以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为导向,以各地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为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从而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商业化、集约化水平。

第四,鼓励一部分有才干的农民企业家在乡创业,带动家乡农业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

第五,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从农村到城市,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转化工业发展模式

一是调整传统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延伸传统工业发展的产业链。山西应该在依托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引进在能源加工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与沿海企业、外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与本身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加快提升全省能源加工业的竞争能力和赢利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一批清洁工艺示范工程,蓝天碧水工程,资源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转变示范工程。

二是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转换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提高产业发展绩效。同时充分考虑山西的实际情况,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使工业化的发展与信息化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实现传统产业的新型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在此基础上,把工业和旅游相结合。以工业建筑、工厂周围的环境、工业的生产过程、工厂的大型机器设备、工人工作生活的场景作为主要亮点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具有资源丰富、投资较少、开发较易、知识性强、产品独特、附加效应高、潜力较大等优点。企业经营者不能只满足于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经营,要意识到

开发旅游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旅游项目开发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应。

(三)改善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职能从“划船”到“掌舵”的转型,使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只“掌舵”,不“划船”。

二是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机制,实现资源证券化。山西应该利用其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明确界定煤炭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对已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那些煤炭资源的现金流实现证券化。以其未来的现金流作为抵押,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煤炭资源抵押证券”的方式进行变现性融资,使投资者与投资标的物之间直接的物权关系转化为债权性质的有价证券形式,将兑现后的现金财富投资到制造业、服务业中,从而最终实现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到商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转变,解决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困惑,由此带动山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重组物流资源,抓好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结点方面的建设,培育一批大型的商贸企业和物流集团,以太原为中心。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

二是积极发展旅游业,以发挥山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支持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方面的建设,做大做强以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为重点的历史人文旅游;以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旅游;以西侯度、丁村为典型的华夏古文明遗址游以及执中国近代金融业之牛耳的独领的晋商文化游。挖掘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会展旅游,加大旅游促销的品牌和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从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方面改进其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技术,以降低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

四是发展社区服务业如商业、信息、咨询、法律等,改善社区消费环境。培育社区消费热点。为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服务。

五是加大高新技术开发与运用的力度,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提升。

(五)扩大开放,加大产业外向度

一是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法律体系,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统一、透明、稳定、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保证市场活动主体的公平,从而对外商的投资和经营提供可靠保障。

二是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即不仅在口头上而且要在行动上给予外资经济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杜绝“重引进。轻管理”的思想观念。

三是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完善招商引资的配套功能。

四是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各省在经济上的合作,发挥山西产业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各省的优势产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放开可以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服务市场。通过市场实行优胜劣汰。

二是要通过激活市场,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三是要建立健全各种市场,如挖掘有广阔市场潜力的会展市场等,引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七)加大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快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资源,鼓励校企进行合作。以推进科技创新机制。

第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不断创造优势。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在设计上向现代工业设计跨越,工艺上向绿色化转化,原料上向现代新材料、装备上向现代精细加工,使其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步提升。重点选择有优势的高科技领域进行产业转变,以形成市场前景广阔和牵引效应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三,从开放条件下提升产业发展能力的视角出发,注重与国内和国际的先进顶级企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注重学习其先进技术和观念,并加以消化与吸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和提高。

四、结语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现着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影响。山西作为一个过渡依赖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大省,其产业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充分利用山西的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山西产业结构,使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才能促使山西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上一篇: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下一篇:对边远地区小额信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