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远地区小额信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15 12:19:37

对边远地区小额信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探讨

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在边远落后地区,小额信贷这种金融信贷产品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而深受青睐。本文从地处边远的欠发达地区达茂旗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来探索、思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课题。

一、小额信贷在达茂旗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施效应

在达茂旗,小额信用贷款包括以下几类品种,一种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系2002年开办并推广至今;二是农民工进城创业小额贷款,在2006年首家开办,属达茂旗的业务创新品种:三是2007年由包头市商业银行发起成立的内蒙古首家贷款公司包商惠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额度为3―5万元的小额贷款,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施效果显著

一是农民贷款手续简化。过去联户担保贷款手续比较繁琐。实行农产小额信用贷款后,贷款人只要具备一定的信用等级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贷款支持。不需要办理其它手续,是解决当前农民贷款难的最好方法。二是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推广密切了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的纽带联系,促进了农社双盈。实行小额信用贷款,评定信用等级。使农民的信用意识普遍增强,“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得到了强化,小额农贷较高的回收率确保了农业贷款的质量。三是小额农贷支农效果显著。随着农牧民科学种田意识的逐步增强,在种植业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大。由于农牧民自身积累有限,每年春耕季节购买化肥、地膜、籽种、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所需资金大部分依靠小额农贷解决,小额信用贷款的及时投入成为农业生产的“及时雨”,保证了春播生产的开展。四是小额农贷的投入加快了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边远地区农牧业经济因受资金不足的因素制约。基础设施薄弱,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小额农贷的投入加速了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在马铃薯主产区,小额农贷在扩大马铃薯规模种植和加快马铃薯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二)农民工进城创业(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有利于进城务工农民脱贫致富和开展创业

近几年,达茂旗周边农牧区的相当一部分农牧民离开了世代耕种的土地和放牧的草场而到镇内创业发展,这部分农牧民身份比较特殊,他们由于脱离了土地,因而失去了农牧区推行的小额农户信贷的支持。同时户口又不在镇内,也得不到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资助,为了使这一群体摆脱成为信贷服务“盲点”的困境,人民银行达茂支行协同旗就业服务部门适时推出了农民工进城创业(发展)小额贷款业务,为进城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了创业机会和条件。目前,达茂旗取得该贷款的25户农民工全部有了自己的经营项目,他们有的经营餐饮业,有的经营维修业。有的经营服装业,有的经营肉食业。农民工进城创业小额贷款业务在边远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包商惠农贷款公司作为达茂旗地区一支新兴金融力量,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有效地发挥城市资金反哺农村的作用

一是贷款公司进入达茂旗金融市场后,通过发放小额贷款在当地农村金融创造了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使农牧民有了多渠道选择金融产品的服务平台,刺激了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贷款公司信贷业务大量介于农牧民和农业生产领域后,不仅直接增加了“三农”资金的投入,通过贷款业务的资金汇划和资金结算把城市过剩资金引入回流农村,有效地发挥了城市反哺农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不足,三是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的信贷投入有效缓解了这些企业多年存在的“贷款难”问题。自包商惠农贷款公司成立并开始营业以来,达茂旗地区多年饱受“贷款难”之苦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涉农企业成为贷款公司的重点客户对象。企业从贷款公司取得贷款手续简便,期限灵活,减少了办理抵押资信证明、登记、评估、保险等环节,节省了评估费、土地抵押登记费。抵押物保险费等费用,深受广大中小企业的青睐。

二、达茂旗小额信贷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需求多样化与实际投量萎缩形成的矛盾突出

就全旗情况看,由于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制约,信用额度在总体上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目前农业生产投入逐年增加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气候不相适应。一是小额农贷核定最高发放限额逐年减少,在2002年小额农贷推广时按信用等级的优秀、较好、一般核定贷款的最高限额即10000元、8000元、6000元,到2007年核定时按最高6000元、4000元、2000元的限额额定;二是核定额度和占比逐年下降。2003年全辖评定信用户11917户,核定金额7564万元,评定信用户的户数已占全辖总户数的50.75%。截至2007年4月末,已核定9586户、5954万元,特别是全旗所有奶牛养殖户都因奶牛养殖贷款不能归还而成为非信用户,被排除在小额农贷的支持范围内;三是小额农贷投放量逐年递减。从2002年至今,全旗累计投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2.5亿元,但年度投放额却由2002年的9356万元递减为2007年的3086万元。

(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受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民传统习惯的影响,小额农贷“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原则体现不明显,大多数农民仍然是在春耕生产时一次性贷是全年所需资金,而不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及使用方式随时办理贷款,无形中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应压力。

(三)农民工进城创业(发展)小额贷款业务规模发展较小,农民创业发展可持续性不足

农民工进城创业(发展)小额贷款对于促进农民工脱贫致富和开展再次创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民工进城创业小额贷款业务覆盖面小。服务范围狭窄,农民工进城创业小额贷款业务虽然填补了农民工信贷服务的空白,但由于是新业务、新品种,无论是发放的金额,还是惠及的农民工,在“量”上都是极小的。截至目前,已发放25户,金额50万元,由于业务量小、覆盖面不大,因此,对于成千上万并且等待创业的农民工来说是冰山一角,惠及不到更多的农民工,也体现不出此项业务的社会效益。

(四)贷款公司发放的小额贷款目前难以满足农牧民的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农村居民对消费和经商信贷需求旺盛。在贷款用途上表现为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迫切改善现有住房条件、购买家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方面出现了旺盛的消费需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个人消费方面的需求。而新成立的贷款公司在经商信贷需求方面可解决一定的资金需求,但在消费需求方面,目前贷款公司针对农牧民的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较少,农牧民的消费需求所需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这就促使民间借贷在实现和提高农牧民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拓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营销范围,延伸其服务领域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是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信贷产品,也是农村信用社的基础性信贷产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一是农村信用社要针对目前养殖、种植等成本提高,部分农户要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范围,适当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限额。对农业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可适当提高小额信用贷款的限额,有效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对信用等级为优秀的农户,可以通过提高信贷额度,扩大其生产规模。二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期限应按农牧业生产周期核定。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牧业生产的实际周期和种养殖业、农产品储运加工业和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经营项目的生产特点、资金周转周期来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期限。适当时可发放跨年度贷款,以有效解决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衔接问题。

(二)拓展农民工进城创业小额贷款业务的覆盖面

农民工进城创业小额贷款业务作为一项新的业务品种,应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而不断拓展其覆盖面,一是政府部门要拿出更多的担保资金提供担保,人民银行以支农再贷款的一部分为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扩大贷款总额来惠及更多的农民工投入到创业之中: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工银行卡业务,方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

(三)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

商业性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民消费需求的内容和特点,创新消费信贷品种,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银政部门协调配合,保持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贷款公司良好的发展局面

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贷款公司这一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对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管理的引导,帮助贷款公司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和当地信贷市场特点、居民信贷需求特点等基本信息,使贷款公司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尽快熟悉当地市场:地方金融机构应加强与贷款公司的业务合作,在结算和资金汇划等方面为贷款公司提供方便。

(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除积极推广人民银行提出的小额信贷组织试点政策外,要以《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政策的出台为契机。积极吸收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金融机构,以彻底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上一篇: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关于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