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时间:2022-09-28 07:54:40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摘 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具有的累计的学习效应。而这种效应的产生是通过企业间密切合作所形成的。但是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并为对这种合作的形成做过多的描述。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挥作用来分析产业集群这种累计的学习效应的形成机理,借以引起人们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资本投资的重视。

关键词:社会资本 产业集群 学习效应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迈克尔。波特指出:“集群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获得不同寻常的竞争胜利的重要集合。它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地图”。学者们对于集群的研究基础是建立在企业间紧密的联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累计的学习效应,和对总体的外部经济最优化的追求。集群中成员间的合作交流更被认为是对增强区内竞争力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什么引起了集群间成员的紧密联系和合作?仅仅是因为地理的接近?这一过程究竟如何产生及进行着的却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来分析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的影响。

一、社会资本理论回顾

社会资本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Pierre Bour-dieu1980年在《社会科学研究》上首次提出的,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美国学者普特南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了意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经济发展的差异所在以后使社会资本理论真正受到重视。他指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这种社会关系被很多学者认为主要是以社会网络、信任和规范等内容存在。而同样也有很多学者认为信任和规范只不过是社会网络的派生物(Wolcock,2001;林南,2001;etc)。借此文章将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定义为集群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的能够带来收益的社会网络关系的总和。

二、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形成

(一)社会资本存量构成最初社会资本

这部分社会资本包括各种诸如族亲关系、校友关系等。比如新竹中,各个高科技企业中的研究人员大部分都来自台湾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这些人员与区外的同学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硅谷中很多电子类的留学生也都来自这些机构,这些人员并充当了新竹与硅谷之间的网络桥,将新竹的社会网络扩展到硅谷。而集群成员原本所具有的文化、理性程度、价值观念等则影响了集群社会资本的形成。

(二)“曝光效应”和“相似性”有效降低了集群社会资本形成的投资成本

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大量相似的企业在狭小空间上的聚集,这种地理上距离的相对接近性引起功能性距离的接近(人们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比如酒吧、俱乐部、停车场等,集群成员之间的生活空间比之区外就会产生较高的重合,从而产生频繁的“曝光效应”,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者认为其它人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下的时间越长,我们就越可能对对方产生好感,即使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这种好感是人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产生人际间信任的前提,它有效地降低了人们获得相同效益的社会关系的投资成本。从而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

(三)社会网络和组织制度促进社会的规范

在集群中,社会网络一旦建立,会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团体中,根据社会影响理论,这个团体间成员联系越紧密,成员就越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特别是成员中的权威人士或者是“专家”。我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这时他人的影响就会产生规范性社会影响,这类导致的从众会形成个人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那些深深吸引我们并且被强烈认同的团体将会对我们施加更大的规范性压力。因此,在集群这个网络中,由于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人们的行为和信念通常容易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特别是权威人士。而某一思想一旦被部分人接受,很容易就会成为整个网络共同的信念,从而指导集群成员的行动,协调集体行动。

(四)集群中的高流动性带动社会资本的流动

随着员工的流动,员工在新的企业加入了新的关系网络,而员工也成立旧网络与新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洞。成为了两个关系网络的桥梁,通过这种“弱关系”,可以使不同的关系网络连接起来,促进相互间资源的共享。网络也将随着员工流动的频繁,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产业集群中,由于企业背景和员工的就业背景相似。使得企业和员工间的双向选择也变得丰富,这就使员工换工作岗位变得相对容易,很多产业集群内员工的流动性明显比去外面高。如在硅谷中,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平均只有两年。

三、社会资本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一)社会资本促进集群分工和协作

Homans(1961)认为社会行为或交换关注行动者在交易中的收益(价值)和成本。因此在交易过程中,人们是否决定合作,是基于人们在成本一收益分析后做出的。也即当不合作的损失>不合作的收益时,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相互间的合作,从而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

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分析,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同时随着物质资料的日渐丰富,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在考虑收益时,现今社会人们将越来越注重精神收益上的权衡。

因此,不合作者的损失应该包括三部分:1 丧失未来与该合作人长期合作的收益:2 考虑到信息的流动性,机会主义者同时还会丧失所有接收到该信息的合作者合作的机会;3 机会主义者在其自身的社会网络中,由于机会主义得到了坏名声,被人所看不起,从而失去保持自己正面形象的机会。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行为最有利的决定因素之一源于我们希望维护一个稳定、正面的自我形象的需求。这个社会网络越紧密。物质基础越丰富,那么人们就越重视自身的形象。

在产业集群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由于先期沉没成本的投入,使企业倾向于在集群内寻找交易伙伴以节约外生交易成本。因此,产业集群这一环境,增加了人们在未来合作的机会,同时,由于产业集群中形成的社会网络使得不合作者的行为信息将会在这个网络中广泛传播。使得不合作者在集群中的声誉受损,从而丧失未来这一网络条件下交易的可能。这个网络越广、联系越紧密,那么机会主义者在未来被拒绝合作的机会就越广,不合作的损失就越大。当机会主义者的整体损失>当期实行机会主义的收益时,机会主义者就会选择合作策略。因此,这种基于对未来自身收益考虑下建立起来的彼此信任关系有效地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了集群内的交易成本的下降。

(二)社会资本促进集群隐性知识的传播

从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中,我们可以得知,厂商的产出水平是关于该厂商可获取的社会知识存量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函数以及其他要素的投入。而社会知识的存量则是基于集群企业间知识的共享和共同学习,但是知识的共享存在着两个主要障碍:一是最新的知识往往以隐性的形态存在:二是从成本收益分析上看,对于知识拥有者而言,尤其是拥有稀缺的知识,就意味着相比于他人更具竞争力,同时共享这个过程本身也需要耗费共享者的时间、精力等成本。

因此只有当共享者所得到的报酬>共享者的成本时,共享才可能发生。故我们可以这么分析:当交易双方不存在任何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人们追求的是将短期的对称交易,而依靠市场途径通过经济交易或者交换来实现信息的流动,往往会因为单位信息的价值量难以评估,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过高,甚至超过信息自身价值,这样就使很多信息无法完成交换而实现流动;而当人们之间存在稠密的网络联系并且相互之间保持信任时,这就意味着人们之间可以相互赊欠,人们对成本收益所追求的是长期均衡,这种均衡也可能是整体网络成员间整体的均衡。这就意味着:1 对于信息的报酬支付可以延迟,也可以通过预付的方式进行;2 在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中,人们考虑的不再局限于交易双方间的均衡,而会追求整体上的均衡,这种报酬的支付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即ABCA,因此这也同样可以扩大交换范围:3 回报交易变得多样化,回报对方的可以是感激、顺从、赞誉、声誉宣传等,通过给予信息提供者精神上的满足来达成交易。

因此稠密的关系网络能够有效地扩大信息交流的效率和节约信息共享的成本,从而使集群能够获得持续累积的学习效应。

(三)规范的作用

规范建立的前提是人的有限理性,它是网络成员受到其他成员或制度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思维经验,通过大脑的“路径依赖”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正如考试作弊,人们偷看别人的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正确也同样可能是错误的,对于作弊者则能够减少因考试所需要的复习成本。如果一个地区的规范是理性的、合乎群体利益的,规范就节约了网络中人们从非理性转变为理性的学习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人们通常在博弈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成本和精力成本。

产业集群中,权威人士、“专家”和制度的制定者相比于网络普通成员,具有更高的理性度。因此,在产业集群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诸如信任、诚实等。比如,在硅谷中,人们将冒险行为作为了一种规范,这样使每个人都希望创办自己的公司,否则会被视为异类。据统计,1997年,硅谷内有200家企业破产,同时又有350家企业诞生,这种残酷的优胜劣汰为硅谷积淀了大量宝贵的企业家精神和健康的公司。同样这种冒险精神也推动了硅谷劳动力在不同的公司之间的高流动性,如果一个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则会被视为保守者或无能。

因此,网络关系形成了规范,使得集群中小部分人群的行为得到放大影响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产业集群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形成,而社会资本则使产业集群成为了密切联系的网络,从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社会资本形成过程中,地理上的接近性诱发了社会资本的形成,但这并不是社会资本形成的所有因素。它还受企业集群的社会资本存量、中间组织的协作力度以及人们对于社会资本投资的重视程度有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很多学者所认为的我国产业集群尤其是人为规划的产业群的企业间普遍缺乏合作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培育。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本所带来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1 应该注重防止因个人利用集体资源建立自身的网络关系而损害集体利益:2 同时还应避免企业社会资本过于老化,从而阻碍了企业寻找到最优的合作伙伴,产生“贸易转移”效应;3 注重结构洞的作用,加强对外社会资本的建设,防止由于内部社会资本过于稠密而带来的排外性以及对外社会资本缺乏而导致的封闭性。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 下一篇: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