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整合课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时间:2022-07-26 10:59:32

优秀整合课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摘要: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共同促成了整合课的形成。日益开放的教学思想,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培育了整合课的茁壮成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融合/优化的关系”。其目的是教者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以形成适应知识时代生存与发展需求的能力。

关键词:整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4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123-02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逐步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和加强,催生了学科大整合的趋势形成。整合课不但涵盖多个学科,同时,也涉及广大学科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推动整合课的深入研究实践和探讨,对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整合课成为引领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沿基地,研究新教法的实验田。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保持,提高学习的动力,并能够快速获取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形成必要技能的目的;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设计预期目标。师生共同实现基于现有信息技术条件学习能力的形成,应当实施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技术应用、教学风格四个方面为核心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方案设计——撰写完整规范

1.教学设计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从设计的内容上要体现出教者的个人信息。教材的信息,即教材的版本。课程信息,即学科、章节、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学段、知识技能和水平等。教学环境及设备、软件的准备情况。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流程,最好附加教学流程图。格式上常见的有表格式,叙述式等。推荐采用INTEL未来教育中所列举的复杂表格式,其内容详细,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对照直观,格式规范,虽然较为复杂,但熟练使用可提高教者对教材、学生理解,对教学方法运用的丰富性和灵活度都是极大的锻炼,能很大程度地提升教者对整合应用的水平。

2.制定出教学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教学意外通常包括超出教者设计意图的回答,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课堂超时、设备故障等人为和非人为情况,多种多样的情况发生不可避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不妥善解决必然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流程中断或转向。显然,教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先期预知情况发生,并制定一套相应的预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体现了教者驾驭课堂的能力,捕捉与处理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利用此宝贵的教学资源,解决学生知识生成的困难。

3.注重教学反思。不能因为没有教授此课而忽略教学反思。完整的教学反思按教学实践分为前思和后思。前思要体现教者对教学的疑惑和预期,后思要反映教者对前思的解决和后续的延伸;按内容包括教者和学者的教学感受,对教学的理性认识并非一味夸奖或模糊问题,敷衍了事。既有正面积极的因素也有负面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教学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教学整体中的一员,其地位已经发生改变,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转变为教师主导下自主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体现了教者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教者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 。避免传统教学中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进行把握,最大程度调动最多的学生参与,使其在感知、概括、总结、应用的过程中,锻炼和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要在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达到师生共鸣,教师则获得良好互动。古人总结:“亲其师,信其道”。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教者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在地位上平等,在语言和行动上鼓励,在方法上诱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3.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者要发挥“主导”作用,巧设棋局,设计出难度各异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架设思维创新平台;创造机会,提倡动手实践,使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保持学生思维独立性,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创设自主探究氛围,保障学生获得相对独立的思维创新空间。

4.注重课堂教学生成 。作为教育最终结果,教学生成目标的三维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硬性指标。生成教学与传统的预设教学并非对立关系,教者既要回到灌输式教学,又要避免丧失主导地位,一味顺从学生;既要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又要避免“教而无学”。教者要把握师生关系,科学制定好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确定学生在空间上的位置,不留死角;创设好起伏有致的课堂氛围,保持好温度,不温不火;设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呈阶梯状发展,由浅入深,逐步递进;选择好教学方法,多样而灵活。

5.注重层次性目标达成。层次性目标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实行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目标,考核结果也因人而异,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们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次,预期目标分层,高低搭配,全面兼顾;最后,难度分层,层层递进,普遍达标。

三、教育技术应用——把握重点,适度创新

既然是整合,就少不了教育技术的运用,其在整合教学中所处何种地位?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信息技术之于学科教学,就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工具,而不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来“教”学习者。技术应当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以拓展学习者为自身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使用技术工具,学习者是“用技术学习”而不是“从技术中学”。——即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起到“用技术学”的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适时应用,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创新改良技术,巧用技术;教学辅助软件不拘泥于课堂上一节课的教学;使用对象也不局限于教师或学生;互动性要强;游戏要有趣味性;切忌滥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如下作用:创设情境,知行结合——情境创设作用;收集、整理资源——信息获取作用;记载过程,呈现成果,进行反思——评价作用;小组分工合作学习——交流作用;归纳、总结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效率作用。

四、其他方面——形成个性教学风格

教者的教学风格是多样的,但都具有共性: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新颖的创造力,行之有效的实效性。具体的表现为:教师语言或幽默或情感浓烈,教态大方自然,课堂师生互动和谐,教师启发到位,教学策略灵活多变。教师要在“口头”、“笔头”、“甩头”即“口才”、“文笔”、“魅力”上加强修养,经过长期锻炼才能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风格,非一日之功。

一节优秀的整合课是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加上一个精品教学辅助软件、一名典型学科教师、一组精英团队的组合,是教法专家,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集体智慧和大胆实践的结晶,因此,构建优秀的教研团队,进行深度融合是打造优秀整合课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看中学 拼中思 摆中悟 下一篇: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师生互动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