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7-26 07:39:19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创设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三个方面详细而具体地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教育

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呢? 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又要注重学习激情的主要性,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课文的感染力,借此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独幕剧,教师引导学习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内涵,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一天,管家求见,要替主人送一套精装书给公仪休,他说公仪休喜欢读书和藏书。公仪休婉言谢绝。”学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在教者设计的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语感,把公仪休的品质刻画得更形象,把课堂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以”填鸭式为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与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是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吧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省心,因势利导,叩开学生情感的闸们,引起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在充满活力的自主性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例如: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文中,在学习时有个同学对“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一句提出了疑问,认为它前后重复,面对此疑问,我并没有利用教师的威严堵住它的嘴,而是加以引导,证实她的话有道理并且是经过思考后提出来的。我对她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着实鼓励了一番,以后这个学生曾多次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创新意识就得到了保护、激励与提高。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同时想象力也是创造思性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引导学生,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读后延伸拓展,这里讲的拓展就是指创造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地给以启发、诱导、激励和鞭策。教学《凡卡》时,可以让学生续写《凡卡梦醒后》要求设身处地设计凡卡梦醒后的情景。教寓言《守株待兔》,可以指导编故事《守株待兔新传》等。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凭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合作交流是巩固知识的一种很好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致于相互启发,活跃思维,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C].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创新.语文创新教法系列丛书[N].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3]冯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8

[4]李祖荣.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09,4

上一篇:让学生在“悦读”中成长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