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探索思路

时间:2022-07-26 04:03:36

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探索思路

摘 要:为力求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解答的科学合理性,本文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幼儿教师的职业性、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的探索思路:以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中心,以保教结合为原则,以幼儿园教师教育行为为线索,围绕幼儿教育这一主题,全面深入地分析、归纳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并力求科学、合理。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探索思路

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学术领域里,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范畴的讨论,正如火如荼,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才能有一个科学的合理解答呢?首要地问题,可能是要先找到一个探讨的合理思路。

(一)“专业”与“职业”。学术上对于专业和职业的理解是有区别的。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专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有一套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第二,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即社会对这种专门活动是接受的和高度评价的;第三,专业活动具有权威性,即在专业活动内部已经建立起专业的权威,专业能力成为专业活动的重要评价标准;第四,专业活动内部有伦理守则;第五,从事专业活动的职业群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业文化。漫长的人类进化史告诉我们,在人类进化的不同历史阶段,比如:蛮荒时代、直立行走、火燧氏钻木取火,分别地分化出狩猎族、驯化族等,进而进入神农氏的百草品尝,开辟了人类辉煌的农业文明。对此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的词汇来解释,神农氏的专业就是初始的农业专业,而狩猎族则是狩猎专业和驯化专业的初始。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原始的石匠、铜匠、铁匠、木匠等,是为原始的专业雏形。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工厂、作坊等作为原始工业结构,出现了不同的产品加工和服务分工,这就是现代工业专业化分工的原型。当今社会,由于大量的社会化分工,不断的催生了教育实践和工商业实践,为某一特定人群的工作名称和工作内容进行规划、设计、研究,促进了新职业的专业化理念传播。以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培养为代表的现代化专业模式,进行着大规模的人才人力输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巨量需求,奠定了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专业的基本概念。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职业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属性。职业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的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其实也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交换体现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这种劳动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社会性的,他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反映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等价关系,这反映了职业活动乃至职业劳动成果的社会属性。第二,规范性。职业的规范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职业内部的规范操作要求性,二是指职业道德的规范性。不同的职业在其劳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性,这是保证职业活动的专门化(也可称专业性)要求。当不同职业在对外展现其服务时,还存在一个伦理范畴的规范性,即职业道德。这两种规范性构成了职业规范的内涵与外延。第三,功利性。职业的功利性也叫职业的经济性,是指职业作为人们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逐利性一面。职业活动中既满足职业者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把职业的个人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相结合起来,职业活动及其职业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义。第四,技术性和时代性。职业的技术性指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每一种职业往往都表现出一定的相应的技术要求。职业的时代性指职业由于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科学技术的变化,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变化,也导致职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如此看来,“专业”偏重于学术定位,“职业”偏重于社会定位。“专业”与“职业” 虽有不同,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职业是由于社会分工所造成,专业是由于社会职业分门别类而产生,专业活动围绕着职业活动展开;此种意义上,专业从属于职业。其次,学校里不同的专业对应着社会上的不同职业设置,不同的专业学科系列对应着社会上不同的职业工种;某一专业也可能涵盖社会上两种乃至多种职业,反过来,某一职业活动所需知识技能也可能涉及学校里两种或多种专业的知识技能;专业与职业交互对应。再次,职业活动延展可能引发新的专业,专业研究可能开发新的职业。总之,作专业探讨,是绝不可能脱离职业的。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性。某种意义上,幼儿教师的职业性就是指我国现阶段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截至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见诸官方文件的有:

我国《教师法》规定,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 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与之相关联的《教师资格条例》第二章第四条教师资格分类中列有“幼儿园教师资格”一项。

1996年3月9日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第三十七条:幼儿园教师实行聘任制。

国发(2010)41号《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三条: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由此可见,在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基本上被限定在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的社会职业性质已被确定。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样定位不仅符合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同时也表现出如下隐含特征:(略)

上一篇:巧用“极值法”突破压强难题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青海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