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分析

时间:2022-07-26 02:54:31

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4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孕妇,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及经阴道试产与同期住院分娩非瘢痕子宫孕妇3000例。对分娩方式、子宫破裂、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0例阴道试产中74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61.6%。阴道试产成功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次剖宫产产时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非甲级愈合,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试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也逐渐增加,产科医生该如何决定有剖宫产史孕妇的分娩方式,一方面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再次剖宫产给孕妇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避免子宫破裂对母儿的致命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240例,年龄23-40岁,平均30.2±2.3岁;孕36-41周,平均38.4±0.67周;再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1-14年,平均6.2±1.5年。非瘢痕子宫孕妇3000例,年龄18-41岁,平均27.6±3.4岁;孕37-42周,平均38.5±0.44周。

1.2 阴道试产 试产标准:①第一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手术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②超声检查子宫下段前壁厚度≥3mm,连续性良好;③前次剖宫产指征已不存在,也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④宫颈成熟度良好,无头盆不称;⑤无妊娠并发症和不宜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⑥征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1]。终止阴道试产指征:①产程进展不顺利,先露下降受阻;②出现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压痛明显等子宫先兆破裂征象;③胎心监护提示胎儿窘迫,羊水出现粪染等。终止试产后急诊行剖宫产。试产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会阴侧切和阴道手术助产指征,缩短第二产程,第二产程禁止加用腹压[2]。

1.3 剖宫产 ①有两次以上的剖宫产史,或前次剖宫产不是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②前次剖宫产术中情况不明;③前次剖宫产发生感染或伤口愈合不良;④前次剖宫产指征依然存在或出现新的手术指征;⑤有不适于阴道试产的内科或外科合并症存在;⑥两次剖宫产时间小于2年;耻骨联合处有自发痛或压痛;⑦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厚度

1.4 方法 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与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疤痕子宫剖宫产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的分娩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为P

2 结果

2.1 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情况 240例疤痕子宫中进行阴道试产120例,试产成功74例,再次剖宫产166例,300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1980例,剖宫产1020例。

2.2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与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比较 阴道试产成功产时的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2.3 再次剖宫产后与首次剖宫产情况比较 再次剖宫产产时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非甲级愈合,住院天数[3];两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

3 讨论

目前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及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恰当的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对母儿有益。剖宫产率在一定程度内的增加,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多数文献资料显示,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高危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被降低到最低水平;剖宫产率再升高,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下降趋势,而且剖宫产存在麻醉意外、术后出血、感染、肺栓塞等近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危险和再孕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切口妊娠)、子宫破裂等远期并发症[4-5]。对于剖宫产新生儿因体内的免疫因子含量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易患感染性疾病,而且死亡率高。因缺乏自然产程中产道的挤压,剖宫产儿容易发生呼吸障碍,从远期看,剖宫产对婴儿的脑功能、感知觉、神经系统发育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产科医生要全面考虑,保障母儿安全的情况下,选择最有利于母儿的分娩方式,不要把剖宫产史作为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总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试产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对于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的指征下,进行全面的产时监护和护理,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刘素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6):869-870.

[2] 刘春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8,(35):12.

[3] 马宝满,韦育红,黄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26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8).

[4] Pernoll ML.Current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7th.Norwalk:Appletonand Lange,1991:554-565.

[5] O’Grady JP,Gimovsky ML.Operative Obstetrics[M].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1995:239-284.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思考 下一篇:浅议武警基层部队生活费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