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青年也失业?

时间:2022-07-26 02:22:19

欧洲青年也失业?

玛利亚?吉尔?乌德莫林斯是个聪明、自信的女孩,她同时获得了英国和西班牙的两所大学的学位,但她仍觉得未来不甚光明。包括乌德莫林斯在内的西班牙青年一代逐渐意识到——努力工作就会比父母生活得更好——这个黄金定律的效力已不复存在。2007 年西班牙的失业率为8%,如今失业率却达到了21.2%,青年的失业率更高达46.2%。

事实上,过去5年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部分成员国的青年失业率都在攀升。欧盟25岁以下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是20%。美国25岁以下人口的失业率超过了18%。青年黑人占美国人口的比例是15%,失业率却高达31%,在没有高中文凭的青年黑人里,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44%(白人则是24%)。至于瑞士、荷兰和墨西哥等国家,虽然青年失业率低于10%,但这一比率也在持续上升。

为什么青年人率先失业?

经济萧条时,最先遭受打击的总是青年人群。他们工作经验相对匮乏,职业技能相对薄弱,并且在很多国家,比起解雇老员工,炒青年人的鱿鱼更容易。这使得青年成为被雇主解雇的第一目标。OECD 大部分成员国的青年失业率是社会平均失业率的两倍;英国、意大利、挪威和新西兰青年人的失业率甚至超出了社会平均失业率的三倍;瑞典15~24岁的居民失业率比25~54岁的居民失业率高出四倍。

通常情况下,青年失业率会在经济复苏期出现反弹,即他们总是最早被踢出职场,但因为雇佣青年人所支付的薪酬较低,经济复苏后,青年群体也总是最早返回职场的。可惜的是,自2007年至今,经济并没有出现快速回暖的现象,2007 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比上世纪80年代早期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慢了近两倍。这几乎意味着欧洲青年就业率不会这么容易就“反弹”了。

目前,欧洲15~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OECD 自1976 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点,欧洲发达国家中对找工作失去信心的青年人数也达到了顶峰。缓慢的经济增长,大范围的紧缩政策, 以及对各项刺激就业措施的停盘清算, 都使得欧洲的青年失业问题愈演愈烈。

不可低估的失业成本

与其他失业状况一样,青年失业也会给社会带来直接成本,诸如:社会保险支出提高,税收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王子信托基金每周要支出1.55亿英镑(合2.47亿美元)用于支付英国74.4万失业青年的社会福利和弥补因失业而损失的社会生产力。

然而,青年失业导致的间接成本似乎更高。间接成本主要来自移民——雄心勃勃的青年人面对国内的黯淡前景,通常会比拖家带口的人更乐意出国寻找机会。葡萄牙青年失业率为27%,18~30岁的人中有40%表示自己会因为就业因素考虑移民。在意大利等国家,持续的人才外流已成为经济低迷的又一表征。在爱尔兰,青年从业者的受挫情绪自2005年以来不断上涨,同时期移民数量翻番,而出国移民者大部分都在20~35岁之间。人才外流,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复苏之路缓慢下来,更可悲的是,即便经济逐渐恢复原状,这群外流的人也很难再回头为国家“效力”了。

青年失业的另一个成本是犯罪率的上升。有研究者称,日益严峻的青年失业问题跟愈演愈烈的犯罪活动,尤其是财产犯罪(抢劫、盗窃、打砸汽车)和贩卖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失业青年空闲时间多,心气旺盛,容易冲动,他们一无所有,因此也就不怕失去。

失业带来的伤痕效应

失业会给个人带来怎样的伤痕效应?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劳动经济学家乔纳森?沃兹沃斯研究发现,一个人青年时的失业状况可以准确预言其未来的失业状况。在英国,23岁之前失业超过3个月的青年比起从未失业的同龄人,在28~33岁时平均多出40天的失业期;青年时失业得越久,后来的失业状况就会越严重。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者发现,失业给青年人留下的伤痕,可能直接影响其中年时期的收入。假设两个男性接受的教育相同,读写能力和算术能力相当,居住环境相似,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一样,而且彼此的智商也持平。但是如果其中一人在23岁之前有过一年的失业期,那么十年后他赚的钱会比另一人少23%。如果是两个女性,该比例则为16%。这种差距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小,但依然存在。比如到42岁时,对于女性该比例为12%,男性为15%。

上述伤痕效应并不仅仅发生在失业者身上。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最低迷时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同样背负着挥之不去的薪水伤痕:社会失业率每上升1%,这些不幸的毕业生们的工资就会降低6%~7%。从统计数据上看,这一影响即便是在15年后,仍会存在。

此外失业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影响,比如“回巢综合症”。2008 年,欧盟18~34岁的人中有46%跟父母同住。青年赖在父母家越来越久,多少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幸福感。而失业带来的不幸福感还会缩短寿命,增加晚年患心脏病的风险,甚至引发自杀。

谁能拯救失业人群?

2008年以来,因为失业率的增加,美国研究生院收到的入学申请增加了20%,但高昂的学费并不能保证一个光明的就业前景。拥有大学学历的确能增加就业砝码,但目前处于失业状态的美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是自1970年以来最多的。有人因此提出了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但今年发表的英国职业教育评论——“沃尔夫报告”指出,不合适的职业培训将断送就业前程。这项报告表明,16~19岁的英国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参加过对求职毫无帮助的职业培训课程。研究同时显示,除非这种一到两年的培训课程跟以雇主需求为基础的学徒制结合,否则对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害无益。

在这方面,德国的“学徒制度”被视为典范,有四分之一的德国雇主建立了正式的学徒制度,近三分之二的在校学生参与其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一周有三天在对口公司里做兼职学徒工,时间为二至四年,花费由公司和政府共同承担。在培训期结束后,学徒往往能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德国是欧盟各国青年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9.5%。荷兰和澳大利亚也开始推广学徒制,并取得了同样积极的效果。

德国出口型的经济结构拥有大批专业的制造商,这是学徒制畅行无阻的原因。然而,在服务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要推广这个制度并不容易。比如美国,它缺少德国模式赖以支撑的体制——强大的工会、宽松的管理和事必躬亲的政府,此外这样的项目还得克服文化障碍。

如此说来,究竟还有谁能拯救这批失业青年呢?

本文摘编自《海外文摘》2012年第9期,《失业的欧洲青年人,失落的一代》

上一篇: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47% 下一篇:14个超酷的网购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