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北京生态环境改善契机

时间:2022-07-26 11:03:49

奥运:北京生态环境改善契机

《北京奥运行动计划》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

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为此“绿色奥运”成为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第一理念。所谓“绿色奥运”,就是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

2001年,北京在申奥成功时承诺: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而今年年初,埃塞俄比亚男子长跑名将、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格布雷・塞拉西声称由于天气原因而放弃北京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一度将北京的空气质量置于世界媒体的风口浪尖之上,引发国际社会对北京空气问题的再度关注。

实际上,特别是在申奥成功之前,北京的生态质量并不能达到奥运会举办的环境质量要求,然而通过近年来大刀阔斧的环境治理工作,正如绿色和平组织官员所言,北京已经几乎达到申奥时所做出的所有环保承诺。对于长期生态环境不佳的北京来说,举办奥运会为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从1998年起,北京市政府用于环境保护的总投入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之巨,明显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在防治烟煤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连续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治理措施。特别是将北京东南郊的北京焦化厂停产转型和首钢集团的整体搬迁,极大的降低了北京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国家环保总局曾测算,首钢搬迁至少可让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这相当于上百家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污总量。同时还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将“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相互融合,借助现代科技来改善生态环境,这在奥运场馆,特别是鸟巢、水立方的设计中有充足的体现。

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七大环境目标。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底,北京市林木绿化率达到了51.6%,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了70.49%,京石高速等“五河十路”两侧建成了2.5万公顷绿化带,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建成了1.26万公顷林木绿地,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18%。北京的沙尘天气频率已经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3.2次降低到目前的年均0.4次,蓝天数量已经由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7年的246天,并且要在2008年达到256天的目标。整体来看,生态环境方面甚至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最大受益方面。

虽然在奥运前夕,北京对举办奥运承诺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四项污染物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但可吸入颗粒物的全年值还没有达标。由于机动车辆尾气也是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从7月20日开始,北京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在两个月之内,北京市车辆和外地进京车辆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北京为此将停驶机动车约200万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每日可减少63%,减排达11.8万吨,道路行驶条件和空气质量都将得到极大改善。由此可见,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是可以达到承诺的标准的。

作者简介:

张金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学在读博士,长期关注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规划等领域。

上一篇:游客间费用不同,差额数可否要回? 下一篇:南回归线上的九月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