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艺术美的培养

时间:2022-07-26 08:10:14

论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艺术美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品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大力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不但能陶冶自身的情操,树立自信,还能为今后实施普通艺术教育提供方法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教学 艺术美

健美操是与美紧密结合的一项运动项目。它横跨体育运动、文学艺术和教育活动三大领域,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艺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健美操集中体现了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并在这个改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愿望。既是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的有效手段,又是陶冶情操、加强审美教育的健身方式。

一、 影响大学生艺术美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包括身体素质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兴趣爱好因素等。其中兴趣爱好因素是基础,身体素质因素是保障

1.身体素质因素

健美操要求练习者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之前对健美操运动接触太少,而缺少对健美操的概念,当进行健美操练习时,他们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不能体现出来,致使在学习动作的时候非常吃力,一味的追求动作的记忆,却忽略了身体素质的表达, 而没有精力顾艺术美的发挥,最终使动作失去美感。所以提高健美操动作的艺术力首先要从基本功抓起,这样才能把健美操意识贯穿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最终体现出审美效果。

2.兴趣爱好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才可以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跟持久性;其次,学生广泛的兴趣对全面提高其自身的艺术修养也有促进作用,艺术修养的提高既是完善健美操成套动作的表演水平途径,又是提高表现力、增强感染力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二)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知识才能对于教学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表现力来讲,教师的培养指导和训练方法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言行与着装对学生健美操兴趣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一个着装干净气质非凡的老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二、 健美操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美的培养

健美操的艺术美通过音乐、色彩、图案、环境等在强烈的韵律节奏中,把舒展奔放的舞姿与青春活泼的动作及独特新颖的编排巧妙的结合起来,体现优美的舞姿、健美的形体、动感的音乐、张扬的活力,使健美操赋予时代的气息和艺术魅力。通过健美操教学实践培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激发学生健康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一)形态美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培养

在健美操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动作方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的姿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良好的基本姿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形体训练吸收了各种舞蹈的基本动作,通过舞蹈训练,能够培养良好姿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形体训练使畸形不良或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不仅塑造良好的身体外形,也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培养

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加深其对艺术的理解,促使其清楚、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以崇尚文化艺术体育的欧洲由于长期受历史文化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其健美操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在创编训练表演艺术中处于领先地位。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变情况的时候,如比赛气氛,同伴动作失误,裁判出乎意料的评分,教练员的语言等,学会积极适应比赛,不要消极、紧张,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相关艺术门类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培养

健美操具有迅速、刚劲、清晰和惊险的特点,但在成套动作中又不难看出其具有现代舞的节奏、雕塑的沉稳、绘画的空灵和书法的潇洒,特别是在音乐伴奏下表现出来的姿态、造型、线条及韵律,无不透露着与其它相关艺术所共有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欣赏活动,创编一个小组合动作,大家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感知力,增加现代舞、民族舞及芭蕾舞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熟悉、优美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把内心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在不懈的练习中,提高了艺术性。加强各类舞蹈训练, 增强运动员对动作美的感受能力,为完成成套动作、提高对动作的艺术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一) 健美操的艺术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反映在表情、情绪,对韵律节奏的悟性和情感的投入程度,是人通过身体的动作语言和面部表情、神态来抒发内在情感的一种能力。

(二) 建议在高校多开展健美操比赛和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讲座,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健美操运动,在练习中寻找美的自信。

(三) 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要有多种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充沛的精力、体力,特别是要有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杨林.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美操艺术性探讨[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2.

[2] 陈善凤.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信息.

[3] 熊鹰.论健美操运动的美学特征[J].贵州体育科技.2005.12.

[4] 秦丹妮.论舞蹈对健美操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迁移[J].体育科技.2009.3.

[5] 崔国红.论音乐、造型、服装艺术对健美操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0.9.

[6] 赵晓坤.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影响的探讨[J].科技信息.

[7] 刑力香.浅析形体训练在健美操课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07.1.

上一篇:体育课中篮球规则普及探究 下一篇:中国排球发展战略的研究